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中国服务业未能填补制造业低迷留下的空白

2016-10-20 09:46:00

 

来源:

中国领导人对国内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寄予厚望,但实际上,服务业未能填补制造业低迷留下的空白。服务业接不起重担使得中国政府推迟早该进行的结构性改革,继续依赖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

如今中国经济面临更为艰难的时期。出口导向的大规模生产不再像过去那样充当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而向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型只是刚刚开始。

因此政府对服务业的表现寄予厚望。首先看一些事实: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达到50%。服务业增长8.3%,是唯一增速超过整体GDP增速的行业,表现强于工业和农业。

消费者支出占到经济增长的66.4%,比前一年扩大了15.5个百分点。在2016年上半年,该比例进一步扩大至73.4%。

增长飙升昙花一现

这听起来就像是健康的转型,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幅更令人警醒的场景。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急剧上升并非是服务业突然繁荣的结果,而是其他经济部门动能衰减造成的。与前5年相比,服务业没有加速增长,而只是保持相对稳定,并且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下降至7.5%。

如果不是2015年上半年股市飙升直接导致金融服务业暂时性高速增长,整体服务业增长将更为疲弱。金融业在2015年录得15.9%的创纪录增幅,但在2016年上半年急剧下降至6.7%的水平。

在2015年夏季对股市信心动摇之后,随着投资者冲进房地产市场,下一场泡沫逐步积聚,导致房地产相关服务行业需求飙升。这种趋势也将难以持续,因为地方政府已经在竭力抑制一二线城市的房价。

此类弱点可能对服务业创造就业的能力产生极大影响。中国政府满心希望互联网经济能为下岗制造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实际上,劳动力市场迄今也依然对经济放缓保持弹性。

中国在2015年成功地创造了1310万个就业岗位,并在2016年上半年又创造了720万个就业机会。这与2015年新注册成立的公司数量飙升(达到440万家)相符,今年前8个月又有360万家公司注册成立,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8.9%。

注册公司数量飙升——这似乎与经济中私人投资低迷不符——似乎是中国总理李克强提出创业号召的直接结果。但这种繁荣可能只不过是短暂的就业创造,因为初创企业从本质上来说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对就业创造的影响有限

即便人们继续对互联网经济保持信心,但它对经济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因为它往往只会补充或取代现有的行业。

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大了传统零售行业的压力。在传统零售行业,劳动力需求急剧下降,尽管不如中国整体经济中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下降得那么显著。

同样,推动工业制造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服务业兴起将会加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对那些无法改行成为软件工程师的下岗钢铁工人没有什么帮助。

聚焦于互联网经济也转移了人们对如下事实的关注,即交通运输或金融等主要服务业依然受到政府垄断的束缚。

中国领导人受到2016年GDP至少增长6.5%的过于宏大的目标的束缚。这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保持劳动力市场活跃的需要,以实现政府宣称的到2020年创造5000万就业岗位的目标。关键的结构性改革只有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才能取得重大进展。

但随着工业领域的增长动能下降,服务业低迷成为整个结构性改革的瓶颈。但就目前而言,单凭服务业不可能弥补其他经济部门丧失的动力。

在服务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可能推迟结构性调整,同时继续通过政府刺激和干预来推动增长和就业,累积更多的工业过剩产能和更多的债务,从而陷入危险的螺旋式循环。

在中共迎接2021年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之前,这种做法有可能确保稳定,但它带来了2020年之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