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中国模具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6-10-24 10:55:00

 

来源:

国内机械基础零部件品种规格繁多,量大面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航空航天、兵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电子通信、轻工纺织等装备提供配套,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和IT电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拉动下,模具质量和技术、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模具行业规模已经赶超日本和美国。但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变革,迫切要求中国模具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中国模具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大历史使命。

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方案下的变局

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着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市场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装备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却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对材料、工艺缺乏系统研究与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投入少且分散,技术基础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导致产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有效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缺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少。中低端基础零部件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高端基础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工艺装备落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落后现象长期存在,工艺基础数据积累不足,过程控制能力和工艺保证能力不均衡,制造技术与检测手段落后,致使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能满足主机配套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制造水平的提升。四是新产品进入市场难。检验认证体系不够完备,新产品缺乏实验验证和应用业绩,加上用户和主机企业因受责任风险等因素影响,对使用基础零部件新产品缺乏信心。同时部分用户对新产品质量差的惯性思维,增加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

目前粗放式制造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精细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多样需求越来越多。工信部提出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方案中提出3年内使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转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重加强工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创建若干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高端制造产业先行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模具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通过引进外资,吸收了国外模具制造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及高水平人才,我国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和IT电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拉动下,模具质量和技术、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模具行业规模已经赶超日本和美国。但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变革,迫切要求中国模具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中国模具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大历史使命。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迫切要求中国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发展高端制造业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就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选择。发展高端制造产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只要在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高端制造产业,包括整个工业领域,一定能够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建设工业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在探索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过程中,一是要着力增强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大集团。一个国家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还是要有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集团。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也需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来作为基本的支撑。要以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以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鼓励关联企业联合重组,推进一体化经营。鼓励优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价值链的整合,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积极建设国际领先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实践表明,产业积聚能够强化产业分工,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制造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着力加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推进产业积聚发展,土地节约使用、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着力培育一批在自主创新、品牌质量、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世界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四是要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器材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新材料和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为尽快走出危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并纷纷加大科技投入,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抢占未来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与此同时,在能源和战略矿产资源价格大幅度振荡,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以节能环保和高科技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也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追捧的经济发展理念。这些都要求中国制造业既要立足当前,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要着眼长远,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塑造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