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2016年商业银行盈利好转转型加快 金融市场业务分化

2017-01-17 09:39:00

 

来源:

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情况略好于市场预期,行业净利润增速预计为1.5%,其中主要因素是净息差收窄幅度低于预期。资产质量下降情况相对温和;资产配置向投资类资产倾斜,贷款和同业资产占比下降;非利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长预计17.1%。

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盈利将有所改善,但幅度有限,主要驱动力源于净息差的收窄幅度大幅小于2016年,同时不良生成率和信用成本大幅攀升的可能性较低;各项业务发展平稳,公司业务营收贡献有所提升,零售业务营收增长放缓,金融市场业务总体平稳,同业资产负债增速可能继续放缓。

为适应新环境和助力实体经济振兴,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创新。

盈利增速小幅提升,净利息收入增长转正

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诸多压力,但整体经营情况将优于2016年,预计上市银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2.5%。净息差、资产减值损失依然是压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贡献-6.5和-2.9个百分点,但总体上边际递减。净息差收窄的幅度大幅小于2016年,预计2017年行业净息差收窄12BP至2.03%,受此影响,净利息收入由2016年的同比负增长反转为2017年同比正增长4.6%。

非息收入的提高是净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贡献净利润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贡献2.2个百分点;其他非息收入贡献3.1个百分点。资产规模扩张拉动净利润增长6.6个百分点。成本压降依然是商业银行提升业绩的手段之一,但整体对净利润贡献递减,预计为0.5个百分点。

1。生息资产结构优化

2017年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扩张稳中趋缓,资产配置压力依然较大,预计增速或达9.5%,略低于2016年。整体来看,资本和MPA监管对商业银行整体规模扩张并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但将对激进的中小银行和表外理财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资产荒”依然存在,资产端提升配置能力是各家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风险收益权衡下,银行业资产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类资产配置占比显著增加,贷款和同业资产占比有所压缩。

首先,在宽松的负债和高收益资产匮乏的格局下,尽管投资类资产增速略有放缓,但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债券等资产仍是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投资策略有加大交易类和可供出售类投资配置的趋势。

其次,伴随票据业务监管趋严和127号文的执行,以及一些买入返售项目的到期,预计同业资产将进一步收缩,而存放和拆出同业占比将明显提升。

再次,贷款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整体信贷投向集中于住房按揭、基建项目等低风险或政府隐性背书的领域,而国有大行更加青睐按揭,其按揭占贷款的比重显著高于股份行和城商行。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落地执行,预计按揭贷款占比将明显下降,2017年信贷投向将向零售领域的消费信贷,对公领域的基建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倾斜,更趋多元化。

2。净息差收窄幅度明显减小

2017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将收窄,但幅度较2016年大幅下降。2016年以来行业净息差主要受五次降息后贷款集中重定价的影响,叠加营改增和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因素,全年行业净息差预计收窄30BP,拖累净利润增速-14.2个百分点。由于贷款重定价的影响已经在2016年内基本释放完毕,加之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不大,2017年息差收窄幅度将大幅低于2016年。

但考虑到以下因素,息差仍会有小幅收窄。一是当前货币环境趋于紧平衡,总体流动性较2016年有所收紧,银行流动性压力或将增大,活期存款占比已经处在历史高位,负债成本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二是新增贷款利率总体略有下行的可能性较大,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议价能力,债务置换推进对资产收益率的压制仍在。在2017年不降息的情况下,预计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12BP.

3。非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2017年商业银行非息收入仍将是贡献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预计贡献净利润增速5.3个百分点,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1.3%,相较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同比增速为12.0%。其中,手续费佣金增长略有放缓,预计全年保持7.0%的增速;其他非息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增速为25%。股份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其次是国有大行。

手续费佣金收入方面,由于监管机构调降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新规于2016年三季度正式实施,这将对传统的银行卡、支付结算类手续费收入增长形成负面效应;而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理财规模增长,进而影响理财手续费收入,尤其是比较激进的中小银行影响更大。

“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背景下,企业“走出去”需求日渐强烈,加之行业整合、产业并购加快,都将催生相应的财务咨询、并购咨询等业务需求。预计咨询与顾问费用收入和额度管理费类收入将保持稳步增长。代理类业务(资产托管、委托收付、代卖保险理财等)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持续稳步增长而增长。商业银行加大力度布局投行业务也将拉动投行类业务的快速增长。

其他非息收入方面,2016年商业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长迅速,综合化经营成效显著的大型国有银行受益于子公司收入增长而表现明显,保险、基金、投行等子公司利润贡献增加。股份制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较快带动了其投资收入的增长,债券市场火爆使得股份行债券投资类收入增长较快。在高基数下,预计2017年其他非息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略有下降。

4。成本管理将继续显效

2017年成本管理仍是商业银行主要工作之一,费用支出管理继续对利润形成一定贡献。但其影响相较2016年弱化,降至0.5%,费用收入比控制在27%。各家银行在面对市场化竞争压力时主动降低费用开支、优化人资薪酬制度、积极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是主要因素。总的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对费用支出的管理能力较强,费用收入比逐年下降,但整体下降幅度呈收窄趋势,且对净利润增速的拉动作用也将递减。

相对而言,国有大行的费用管控方面渐入瓶颈;而股份行由于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相配套的措施更加完善,压降力度较大;城商行受益于利润增长较快,且正处于资产扩展期,成本管控方面尚未完全发力。

从中长期看,我国商业银行费用收入比有温和上升的压力。这是由于“轻型银行”战略导向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对象正在从成本费用节约型的大中型企业贷款业务转向理财、资管、投资银行等高智力密集度业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的费用支出。

资产质量下行趋缓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较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拨备充足水平也较高,资产质量保持平稳运行。受国内经济下行、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及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我国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所增加,但总体可控。

2016年全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运行呈现以下特征:不良贷款增速有所减缓;关注逾期类贷款增长推动资产质量下行;贷款拨备率稳中有升,风险抵补能力继续提升;核销力度进一步加大。

1.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虽然有所减缓,但仍未见底

一是受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治理和担保圈链辐射等因素影响,加之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制造类、批发零售类以及资源类等亲周期行业的小微型企业风险管控压力依然较大。2015年不良率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农林牧副渔(不良率5.5%)、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不良率4.5%)和化学工业(不良率4.3%),2016年这一现状尚无明显改善,2017年这些行业仍将是债务风险高发区域,不良率仍可能会持续高企。

二是部分产能过剩企业亏损可能会有所增加。随着去产能力度持续加大,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观。但是由于去产能涉及多个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传统产业升级仍旧需要一定的过程,尤其是在钢铁、水泥、建材、船舶、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中,落后产能企业经营困难的程度会持续提升,地方政府对这类企业的支持力度也会减弱,相关贷款的违约行为必然会有所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会持续存在。

三是大型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仍需重点关注。2016年以来,国内信用债市场进入违约高峰期,涉及的行业和发行主体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11月,国内信用债市场已有54只债券违约,违约债券余额超过280亿元,已远高于过去两年的总和。从以往经验来看,参与信用债市场的企业一般为信用状况良好的大型企业,而市场违约的增加表明信用风险高发的领域有由小微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向大型企业扩展的趋势。由于这类企业贷款体量较大,且牵涉面较广,发生风险后往往会对上下游和产业链上的企业产生影响,其违约风险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四是房地产行业融资的风险需要警惕。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行业2016年前三季度盈利并未实现与销售的同步增长,高杠杆带来的财务成本压力也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9月底开始房地产行业政策的不断收紧,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长明显放缓,增量资金的来源也受到了限制,未来一段时间内部分负债率较高的中小型房企可能面临比较大的资金压力,应予以高度关注。

2。一系列积极因素有助于信用风险水平保持稳定

随着宏观经济外生因素相对平稳,结构性因素因产能治理推进逐渐有所改善,周期性因素因财政政策积极和货币政策效应显现而明显改观,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当前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正在拓宽,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已经发行共计9期,市场化债转股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也正在落地,目前数家企业先后签署债转股相关框架协议,涉及债转股的债务规模已经合计达百亿级别。

当前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增加的一系列的不良资产处置措施,促使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有所提高。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将会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管控力度。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的进一步扩围、市场化债转股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以及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等不良资产新型处置渠道不断拓宽,加之各种层级和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不断出现,商业银行将有更多的空间来充分利用相对较高的拨备对不良贷款增长进行控制。同时,相对平稳的盈利水平也为商业银行保持这种控制能力提供了充足的财务资源。

因此,总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水平,预计2017年全年不良贷款率将会处在1.8%-1.9%的水平。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