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银行理财转型迎多项政策利好 “子公司化”或成趋势

2018-10-08 11:28:00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大致来看,相比征求意见稿,理财新规正式稿的微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出于监管一致性的考虑,对部分条款进行分类、细化;二是对市场关切的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以稳定市场预期,保证理财新规平稳有序落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表示。

经过为期1个月的征求意见,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理财新规最为业内关注的调整变化集中于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一定程度的放宽以及银行资管业务加速“子公司化”。

多数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理财新规的监管原则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整体内容较征求意见稿也未有大幅调整,并且资管新规关于打破刚兑、穿透管理、禁止资金池、禁止多层嵌套、限制非标等基本要求在理财新规中一一得到体现和落实,银行理财向标准资管产品转型方向没有改变。

公募理财可投资股票基金

对市场较为关注的理财资金投资股票的问题,在理财新规发布以前,公募理财产品不能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股票,投资公募基金也仅限于货币型或债券型基金。理财新规发布后,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理财业务仍由银行内设部门开展的情况下,放开公募理财产品不能投资与股票相关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

多数业内专家均认为,从长期来看,放宽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对统一资管行业监管标准、提升银行理财竞争力以及满足理财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均有积极意义。不过,曾刚强调,在短期内,受制度调整、人力储备、投资者偏好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不宜夸大或高估银行理财投资范围放宽可能给股票市场带来的直接影响。

一方面,理财新规允许银行理财投资与股票相关的公募基金,只是给银行理财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不等于银行理财一定会进行大规模的配置,理财资金是否入市还将取决于银行投资股票基金的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银行理财资金中有多少能够进入股市,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高风险产品的需求,而目前来看,银行理财客户的整体风险偏好不高。“这意味着,在短期内,银行理财对股票投资的需求不太可能有大幅度的上升。”曾刚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明确列举的银行理财产品可投资范围包含“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没有明确资产支持票据(ABN)是否属于投资范围。理财新规发布,明确了投资范围包含“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即将资产支持票据(ABN)纳入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

曾刚强调,总体上来看,理财新规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放宽,主要是着眼于资管行业的长期制度建设,以统一不同资管行业的产品性质、投资范围和监管标准为主要指向,与股票市场的运行现状并无直接关联。

银行理财业务加速“子公司化”

需要厘清的是,理财新规适用于银行尚未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的情形,并且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的角度来看,理财新规的适用范围为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理财新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后进行的理财业务将有待银保监会已经起草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后予以规范。

从理财新规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到,监管层推动银行资管业务加速“子公司化”意图明显。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对于市场机构反映的进一步降低理财产品销售起点,扩大销售渠道,将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纳入理财投资合作机构范围,不强制要求个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在银行营业网点进行面签,允许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拟在理财子公司业务规则中予以采纳。”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在未来或将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下一步,银行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后,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投资股票。”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兴业研究团队对此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理财子公司或将在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销售渠道、合作机构、面签要求、分级产品以及投资范围等方面迎来差异化监管,相关要求比较理财新规或有进一步放松。普益标准认为,整体来看,未来通过理财子公司形式开展理财业务,其监管要求与通过银行内部专营部门开展理财业务将有较大不同,多项宽松利好措施仅适用于理财子公司,体现出监管层推动银行资管业务加速“子公司化”的政策意图。

实际上,银行对于资管子公司的布局正在提速。据悉,目前已有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9家银行披露拟设立资管子公司相关信息。

银行进入理财转型“阵痛期”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总体运行平稳,6月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7月末为21.97万亿元,8月末为22.32万亿元。业内专家认为,理财新规正式稿的发布,将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推进银行理财加速转型。

《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2018年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报告发现,今年以来,上市银行在产品端、资产端和系统建设等多个维度加大资管业务转型力度;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的理财业务规模和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进入理财转型“阵痛期”。例如,截至2018年6月末,建设银行理财余额为1.95万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366.30亿元,降幅6.55%;中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1.06万亿元,较上年末的1.16万亿元减少近千亿元,降幅8.03%;招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1.80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跌破1万亿元,降至0.97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12.30%。

“理财余额和收入下降是正常现象。从整个银行理财或资管业务的发展趋势来讲,银行并没有出现衰退的趋势。随着转型调整的逐步到位,来自于资产管理的收入会逐步提升。”建设银行副行长张立林表示。

“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有利于形成风险隔离机制,也有利于打破客户的刚兑预期,还可能享有监管政策上的优惠。不过,以子公司形式开展理财业务,银行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压力。”某国有大行资管部门总经理坦言,脱离了与母行天然的密切联系,理财子公司和母行其他业务条线的联动可能会弱化。比如,在对销售渠道的运用、资产端的支持等方面,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给子公司提供业务的动力或将不如过去充足。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未来,新设理财子公司在充分发挥其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的优势以外,还需要与母行进行充分沟通,与银行旗下公募基金的关系和定位需要进一步理顺,避免形成竞争关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