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国内冰雪产业迎快速增长期 2020年产业规模将破6000亿元

2019-12-01 12:06:00

 

来源:东方财富

随着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冰雪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内冰雪产业也迎来快速增长期。日前,根据冬博会冰雪文化发展论坛披露的数据,我国冰雪产业的规模从2013年的117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976亿元,增长率高达23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滑雪运动外,场馆运营、滑雪培训、赛事表演、体育旅游、冰雪装备也成为周边热门产业。“由于我国滑雪运动起步较晚,目前整个冰雪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冬奥会的带动、国家政策扶持、资本进场,以及国民的参与度提高,冰雪产业是增量市场,待产业链体系成熟和完善起来后,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多年从事冰雪项目研究的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邱招义告诉记者。各类企业进驻冰雪产业11月27日下午5点,北京金源新燕莎商场某滑雪机构的几部机器都开动着,“现在其实还没到真正的滑雪旺季,但来我们培训机构学滑雪的学员越来越多,早上十点到晚上九点,机器就没停过。”该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这里学习滑雪的学员以青少年为主,最小的只有四岁,平均下来一堂课在300元以上。据记者了解,滑雪培训机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滑雪场自营,由滑雪场成立培训学校,聘请专业人员来运营。另一种则是对外承包,与第三方滑雪培训机构合作,供其进行户外教学和实践,收取场地费。北京一家连锁滑雪培训机构的教练李乐(化名)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机构,组织一次为期6天的冬令营,人均收费8000元,雪场大约会抽成30%~40%。事实上,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滑雪不再是北方地区的专属。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我国经营范围含“滑雪”的企业数超4600家,其中,73.52%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足5年,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滑雪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占比最大;地处南方地区的广东省共有滑雪企业400家,排在北方传统滑雪区吉林、辽宁之前。对于目前掀起的“北冰南移”现象,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分析称,冰雪运动是一项高端体育项目,与篮球、羽毛球等大众项目相比,费用、技术门槛要求会更高,而广东地区经济发达,消费层次高,发展冰雪产业的市场条件更为成熟。同时,南方地区冰雪资源匮乏,人们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理,如今滑雪不单是一项体育运动,还带有时尚、休闲属性。尽管冰雪产业有所升温,但据《2018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2018全年中国滑雪者人数约为1320万,其中一次性体验者人数占比为75.38%,与2017年75.2%的占比基本持平。这意味着,“打卡游客”占绝大比例。对此,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伍斌告诉记者,现在国内绝大部分雪场都是旅游雪场,雪场只有初级雪道,将近五分之四的雪场雪道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适合开发成雪场的山地资源比较稀缺,这是一个明显痛点。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在日本等冰雪产业成熟的国家中,滑雪人口能达到总人口的10%,我国冰雪产业还没有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产业井喷距离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仍有一定距离。冰雪全产业链待完善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要达到100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打通冰雪全产业链是关键。伍斌告诉记者,过去滑雪运动主要集中在竞技领域,群众基础弱,商业化程度低,活力不足,主要是政府主导,现在很多民间资本进入冰雪资源匮乏的南方地区,比如融创雪世界在广州花都建立的室内滑雪场,消费者可以真正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场馆未来还可以带动赛事运营、装备器械销售、滑雪技术推广等,随着运作体系的成熟和规范化,一次性消费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善,进而带动户外滑雪人口,整个冰雪产业会呈现良性循环趋势。国家也在政策上进行发力。据记者了解,今年11月2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明确北京2022年冬奥会税收优惠政策。该公告提出,对国际赞助计划、全球供应计划、全球特许计划的赞助商、供应商、特许商及其分包商根据协议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提供指定货物或服务,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等。早在2017年,伊利集团就在响应“3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其整合多方专业冰雪机构,创办“活力冬奥学院”的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项训练营活动,并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从冬奥专业赛事支持,到大众冰雪运动推广,再到携手北京冬奥,伊利打造健康生活方式的冰雪产业链已经完成。何文义表示,国内冰雪行业的产业链条很长,上下游企业都在不断增加,从模拟滑雪场的建设单位,到为场馆提供设备租赁的服务公司,以及滑雪服、头盔、雪板等装备的加工、销售企业都在陆续进场,整个产业链体系渐渐有了雏形。不过他也表示,我国的冰雪产业起步太晚,无论是场地的硬件设备还是个人消费品,目前主要依赖于进口,大部分从事冰雪装备生产的企业仍处于起步成长期。目前国内滑雪服品牌中,仅探路者、奔流、波司登等几个品牌在市面上有一定销量,远低于进驻国内滑雪服市场的海外品牌数量。磁器口作为北京地区冰雪装备销售最集中的区域,正是以进口为品牌为主。一家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雪板为例,大多数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位在4000元左右的进口产品,国产品牌也有类似价位和性能的雪板,但真正懂滑雪的消费者对钢条的要求很高,国产企业的生产技术往往达不到他们的心理预期,他所在的门店国内代加工的产品都很少,基本都来自奥地利等滑雪运动发达国家。《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目前国内尚没有研发实力较强的滑雪设备企业,一方面,国内滑雪设备研发机构数量较少,且多隶属于滑雪企业或制造企业;另一方面,滑雪设备研发机构普遍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据伍斌介绍,在滑雪场装备方面,一些规模较大的雪场主要选择进口,其中,进口高速缆车的费用在5000万到2亿元不等,这一块的费用大约占山上部分投入成本的50%。在室内场馆装备方面,国内已有企业投入研发加工中,目前选择租赁的比较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95%以上的户外滑雪场都依靠人造雪来维持经营,运营商需要采购缆车、造雪系统、压雪车等硬件设备,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大牌企业掌控。在伍斌看来,整个国产冰雪装备市场的产业链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硬件装备是一项重资产的投资,不是能够一下子产生暴利的行业,现阶段发展冰雪产业,一定要以长期投资的角度去考虑。相关报告:2020-2024年中国滑雪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2020-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2020-2024年中国体育产业商业模式深度调研报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