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王国刚:激活商业信用机制 构建支持国内大循环的金融体系

2021-08-07 14:48:55

 

来源:互联网

王国刚:激活商业信用机制 构建支持国内大循环的金融体系

本报记者 张晓迪 北京报道

2020年11月23日,由《中国经营报》和中经未来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盛大开幕。作为财经界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的盛会,本届年会周汇聚中国商界智库及顶级企业家思想,探寻中国经济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之路,为政府、企业、中外知名学者搭建思想交锋和智慧分享的平台。1.png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

在首日举行的“2020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认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国内大循环,就要构建能够有效支持国内大循环的金融体系,由此,必须激活横向金融机制。

商业信用是基础

王国刚认为,在经济学经典作家中,只有马克思系统地研究和阐发了经济循环理论。这一理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作了系统阐述。一国经济的大循环由微循环、中循环、总循环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产业资本循环,即企业循环,属于微循环,是经济中最基础的循环层次。

在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循环中,金融机制实际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横向系统,也叫商业信用体系,其内生于实体经济,是实体企业相互间的金融体系;另一个是纵向的系统,即银行体系。王国刚表示,对实体企业而言,商业信用是内生的,属于直接金融;银行信用是外生的,属于间接金融。商业信用建立在实体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市场关联、技术关联和信息关联的基础上,又有商品购销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与银行信用相比,它的风险更低。

王国刚引述马克思的论断,认为现代信用制度是由产业资本创造的,它的基础是商业信用,不是银行信用;商业票据的流通是信用货币得以产生的基础,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为基础的。因此,横向系统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王国刚指出,横向金融的工具很多,如商业票据、提货单、仓单以及实体企业间的借贷、公司债券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有了应收账款证券化、商业信用卡、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

“商业信用在国际间贸易中是个普遍现象,但中国确立商业信用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国刚直言,当前中国的金融机制主要偏向于纵向系统,对实体经济而言,银行信用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创造存款的机制,引致资金不断膨胀、扩张。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人民银行发行的流通中货币(即钞票)余额为81036.43亿元,而M2广义货币总额是2149720.20亿元,M2比M0高出206万亿元。

单个银行的信用是由资本金数额、经营的专有权和经营运作质量等支持的,但整个银行体系的信用严重依赖于政府信用和财政财力。从一个国家的产业循环来讲,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国内商业信用机制不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