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大量工厂外迁 “陶都”佛山空心化?

2014-06-06 14:00:00

 

来源:互联网

大量工厂外迁 “陶都”佛山空心化?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近九成佛山陶瓷企业将生产线外迁的消息引发业界对佛山陶瓷的国内龙头地位颇为担忧:生产线搬迁之后,这些企业的物流、研发、设计等是否也会随后迁移?针对这种担忧,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外迁对佛山地位的影响不算太大。“因为营销中心还是在佛山。”

据大洋网报道,石湾和南庄是佛山两个陶瓷重镇。有数据显示,目前南庄镇有生产线在开工的陶瓷工厂仅有10家左右,而在最高峰时期,这个数字是70余家。石湾从2008年开始整治陶瓷工业,整治前有30多家陶瓷工厂,目前有生产线在开工的陶瓷企业仅剩下三四家。

另据佛山禅城区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几年前禅城区拥有超100余家有一定规模的陶瓷企业,但现在还有生产线的陶瓷企业仅10余家。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在过去6年间,将生产线迁出佛山的陶瓷企业高达约九成。随着陶瓷企业的离去,这些依赖陶瓷而繁荣的地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

需要指出的是,早先,大多数佛山陶瓷企业并不愿意离开。有内迁企业称,在内陆,产业配套不完善是个麻烦的事情,而且内陆的销售网络也不成熟。譬如生产线上的一个小设备坏了,在佛山可能只需两个小时就可以买到,但在内陆,可能要花上至少两天。

不过,在佛山政府大力整顿污染企业的大背景下,污染较重的建筑陶瓷行业成为重点治理对象。有已迁出佛山的陶瓷企业坦言,当时主要是佛山的环境压力颇大,他们基于整治污染的缘故而离开。不管怎样,自2007年佛山市启动的污染治理政策后,虽然让一些企业陷入阵痛,但佛山的环境质量的确改善了。

实际上,相比佛山政府治理污染的态度,内陆对佛山陶瓷企业的引入态度无疑是积极的。不少城市积极推动佛山陶瓷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落户,并鼓励当地发展配套产业。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佛山陶瓷企业的生产外迁逐渐成型,且具规模。

有佛山陶瓷企业透露,一般各个地方都会给予搬迁企业一些常规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资金成本下降、电力等资源保障等。

内陆某市一位负责招商引资的人士介绍,早期试图把佛山陶瓷企业直接引到内陆来做深加工并不容易,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产业配套不完善。随着佛山陶瓷外迁比例逐渐提高,内陆陶瓷企业的配套逐步完善,一些地方的陶瓷产业聚集区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引进陶瓷企业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陶企外迁后,“三山两江一海”(三山指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河北唐山;两江一指四川夹江,包括川渝地区,二指福建晋江,泛指福建省;一海,指上海,包括江浙地区)的传统中国建筑陶瓷产业格局逐渐打破,包括江西高安、辽宁法库、河北安邑在内的十多个颇具规模的建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而景德镇、德化、潮州、法库、高安等各大陶瓷产业,还通过自封或外封为“陶都”、“瓷都”,着力打造陶瓷总部,提升影响力。

有人担心在这一轮以扩张与布局为主要特征的转移全面成功之后,因陶瓷产业的生产与研发、营销等环节联系紧密,其商贸、物流及企业信息中心可能也会随之外迁,而在国内其他地方借助生产基地的形成将出现新的陶瓷产业中心,佛山陶瓷产业的中心地位将面临挑战。

但经济调查,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

在佛山市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下称“雅士高夫”)董事长陈彦斌看来,外迁对佛山地位的影响不算太大。“因为营销中心还是在佛山。”他称,虽然生产环节过去了,但营销基本上不会跟着过去,大部分做品牌的陶瓷企业还是留驻在佛山。

“那边只是一个生产基地而已,佛山的市场很大。佛山做陶瓷品牌有优势,一是习惯问题,佛山是陶瓷的一个集散地,还有陶博会,外商买家都会来佛山。如果企业分散到很多地方没有一个集散地还是不行的,佛山集散地的地位还是没有改变过。”

陈彦斌认为,佛山集散地的地位没有动摇,反而更稳固了,因为近年来很多其他产区的陶瓷企业进驻了佛山。“像福建、山东一些产区的企业也来佛山发展总部、发展品牌了。”

“佛山陶瓷的地位不会下降。因为以前山东、福建或者其他产区的陶瓷企业占据了人工优势,现在佛山的企业出去了,生产的成本就差不多了,但营销总部还是在佛山。” 陈彦斌说。他认为,在哪里生产其实并不重要。“岳阳陶瓷可能不出名,但是拿回来卖用自己的品牌就出名了。”

另据了解,佛山还走在发展陶瓷总部经济的路上,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出台措施进行扶持。

以禅城区为例,在产业规划方面,政府明确对陶瓷产业发展总部经济的支持;在整个产业的引导和招商过程中,引进机械制造等与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目前,佛山已建成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等陶企总部集聚基地。(编辑:姜小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