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钢企衣衫单薄难过冬 内忧外患压力大

2015-11-16 10:23:00

 

来源:互联网

钢企衣衫单薄难过冬 内忧外患压力大

【中国经营报综合报道】当前国内钢企陷入内忧外患的处境,一方面,海外市场接连向中国钢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另一方面,除了钢企出口频遭贸易制裁外,对内市场也呈现需求不旺的景象。

又一年的冬天,寒潮裹挟风雪提前而至。

和往年年底一样,华东地区一家钢企的高管李乐(化名)开始奔走各地参会,与业内人士共商“取暖过冬”之道。

“现在冬天到了,需求更淡。而且年关将近,银行也开始催款,日子越来越难熬。最近大家都在说,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是不是钢厂的倒闭潮也要来了。”李乐告诉记者。

今年前三季度,李乐所在的钢企亏损超过6亿元,而全行业大中型钢企亏损总额已经超过280亿元。尽管越生产越亏损,但不少钢厂仍需要保持高炉开工以维持现金流和市场份额,由此被迫陷入慢性自杀式的窘境。

“企业害怕高炉一停工就再也开不起来,一旦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整个企业就破产了。”尽管尚未听闻钢企破产,但临近年关,李乐也开始听闻一些钢厂减产停产、资金链紧绷甚至政府介入的消息。

钢企内忧外患问题严重

据中商情报网报道,当前国内钢企陷入内忧外患的处境,一方面,海外市场接连向中国钢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商务部最新公开的预警显示,11月初以来,海外对国内出口产品“双反”裁决就多达四起,其中有两起是针对钢材产品,一是为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工钢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征收21.5%—36.6%的反倾销税;二是美商务部对华镀锌板产品“双反”案作出初裁,最高惩罚性税率更是高达235.66%,为正常关税的十几倍。

另一方面,除了钢企出口频遭贸易制裁外,对内市场也呈现需求不旺的景象。尤其是北方正式步入冬季,天气转冷之后,建筑工地开工率回落,钢材消费开始减少。相关数据显示,上周国内钢材指数报于75.04点,较前一周下跌0.99%,跌幅略有扩大。在终端需求萎缩的背景下,钢厂开工却依然维持平稳,表明钢厂非但减产力度不足,反而供给端呈现略微增长的态势。不过,供需格局的不平衡直接导致钢厂库存居高不下。据中钢协统计,截至10月下旬,钢厂库存依旧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高位水平,由于钢厂持续呈现高库存、低需求、弱销售的状态,导致目前全国163家调查企业盈利面只有3.68%,其中唐山的72家企业更是全面亏损。

在宏观经济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环境下,后期钢材价格仍有下跌空间,这将诱使钢企亏损程度进一步恶化,导致焦炭等原料价格面临再度回落的危机。

面临选择:减产、停产还是死扛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短期需求难以提振的情况下,唯有降低产量和削减产能才是行业的自我救赎之道。不过李乐告诉记者,从实际情况来看,少数钢厂确因亏损严重而减产、停产,但始终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多数钢企在现金流越绷越紧的状况下仍选择死扛到底,去产能实际效果不佳。

“业内现在关心,有些企业是12月底停产还是春节停产,现在就看谁能挺得住,挺不住的企业可能就得关停,我听说酒钢两座高炉都停掉了。”李乐说。

今年前三季度,酒钢宏兴净亏损高达35.27亿元,是上市钢企中名副其实的“双料亏损王”。

而一些“家底较厚”或资金状况尚佳的钢企,目前仍在满负荷生产。记者从业内获悉,沙钢本部仍维持现有产能,淮钢、安阳永钢总体也是满负荷生产,且暂时没有减产计划。

“沙钢现在要尽量维持生产,增加现金流或减少亏损,真正到亏损严重的时候,可能也会考虑适度减产。如果真到那个时候,我估计全国钢厂都会比较困难。”沈谦坦言。

据悉,钢企通常有三种减产措施应对亏损扩大,初级手段是减产,中级手段是停产但维持炉温,高级手段是停高炉。前二级手段的使用可在短期内减少产量,但钢价一旦反弹,则会立刻开工生产,于是钢价再次下跌。然而,一旦钢价跌破公司的现金成本线且资金链断裂,钢企往往考虑停高炉,由于高炉重启费用高昂且可重启次数有限,因此可视为产能淘汰。

据华泰证券测算,在今年节节下行的市场价格、史上最严环保法及政策高压下,钢铁产能已削减0.78亿吨,初步估算目前产能大概为10.6亿吨。

在全行业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减产?究其原因,无论是钢企、银行还是政府,都难以承受钢企倒闭潮之痛。一方面,对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的钢企来说,必须依靠生产线持续运转才能维持现金流,保证银行授信贷款,不然企业资金链断裂,将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另一方面,钢企背负着地方GDP、税收、就业等压力,一旦倒闭将对社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只能抱着亏损的包袱继续生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