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壳公司”坐地起价:百亿元重组案例频出

2021-08-07 10:10:29

 

来源:互联网

“壳公司”坐地起价:百亿元重组案例频出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今年以来,随着注册制的暂缓推出以及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夭折,A股相关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陡然攀升。市场变化如此之大,既让我们领略了壳资源的“价值”,也凸显出借壳生态的畸形。

9家公司已完成借壳上市

据证券日报报道,在一些互动平台中,不时有投资者向公司提及,是否有企业有借壳公司的意向。而相较这些蓄势待动的借壳企业,已经完成借壳上市的公司的投资者,总算能把悬着的心暂时放下了。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共有9起借壳上市案例宣布完成,另有9家公司发布了借壳上市董事会预案。

以1月1日至4月27日为期限,梳理近三年来的借壳上市案例可知,借壳案例呈现突增的现象。

2014年、2015年的这一时期,两市均未有关于借壳上市的董事会预案发布,而在2016年的这一时期,9家公司发布了借壳上市的董事会预案。其中,有5起借壳上市预案的交易总价值超过100亿元。

以中房股份为例,其拟以其持有的新疆中房100%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忠旺精制持有的忠旺集团100%股权中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超过置出资产作价的差额部分为280亿元,由中房股份向忠旺精制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以2015年10月31日为基准日,本次交易置入资产的预估值为417亿元。

通过本次交易,忠旺集团工业铝挤压及全铝特种车辆业务实现在A股上市,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完成业务转型。在交通运输领域节能轻量化趋势加强、“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工业铝挤压产品和全铝特种车辆业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Wind数据统计情况可知,此前筹划借壳上市的公司中,有9家已经完成借壳上市,其中,方圆支承在4月26日发布公告称,变更公司的证券简称为方圆支承,并在4月28日发布了一季度报告。公司在一季报中预测,由于重组完成,自2016年二季度起,公司新增了以房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为主业的两个全资子公司“万厦房产”和“新光建材城”。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及对二季度的盈利预测,来源于新增主业的贡献。

畸形的“借壳生态”

据新京报报道,一家上市公司的壳到底价值几何,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壳本身的质地所决定。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或许前期还只值1个亿,但如果买壳的公司较多,那么坐地起价,或者因股价上涨,其壳价值就会飙升。

除此之外,买壳也在变得越来越贵。夸张点说,目前的壳市场,已经步入到卖方市场阶段。原来是壳公司找人重组卖壳,如今则是众多欲借壳上市的企业有求于壳公司。如此格局也造就了壳资源价值的水涨船高。去年注册制炒得火热时,壳公司的价值1亿、2亿元都会遭到嫌弃,如今出价五六个亿都会被看不上眼,甚至壳资源公司叫价10亿元甚至20亿元的大有人在。

而且,伴随着壳价格的高涨,业绩承诺也普遍高得离谱。如永达汽车借壳扬子新材,承诺2016年-2018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亿元、10亿元、12亿元,三年承诺合计高达30亿元。借壳中房股份的忠旺集团承诺,2016年-2018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8亿元、35亿元和42亿元,三年承诺合计高达105亿元。事实上,借壳前微利甚至亏损的企业,承诺借壳成功后每年实现净利润数 亿元的也不鲜见,业绩承诺离谱到如此程度确实令人汗颜。

能够成为壳公司,往往是那些业绩不尽如人意或行业前景不佳的上市公司的“专利”,却频频成为市场的热点。并且其壳价值还享受超高的溢价,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而且,市场热炒壳资源,不仅不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无形中也是对价值投资的严重冲击。

毕竟,企业要发行新股上市,必须要过排队这一关。而由于排队企业众多,再加上新股IPO常常受行情的影响出现暂停,通过排队等待审核的方式实现上市,个中期限并不短。而借壳上市则是相关企业跻身于资本市场的一条捷径。

(中经新媒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