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夜不闭户”?看信用体系如何为城市软实力“打地基”
十年之后“夜不闭户”?看信用体系如何为城市软实力“打地基”
何莎莎
信用的价值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象。
在停车场可以先离场后自动扣费;办理公共事务,可以先办事后补资料;租房、租车、入住酒店可以无需押金;诚信个人可以优先获得创业培训与资金支持;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政府部门更多政策支持以及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
事实上,中国信用城市建设已进入起步期,由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大环境正在形成。从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到企业,均在通过一系列规划与实践探索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之路。
作为城市信用体系搭建的推动因子,蚂蚁金服自“前身”支付宝诞生起,就建立在基于“信任”的商业模式之上。在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看来,信用体系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信用软实力正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通过信用推动社会治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代是完全可以看得到的。”
“信用有价”推动城市治理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中国的信用体系覆盖度约为35%,相比美国92%的覆盖度有较大差距,信用体系有待完善。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数字显示,每年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
国家在过去三年曾多次发布顶层设计文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指导和鼓励。2014年6月,率先推出了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相关部门领导指出,去年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6个对信用建设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改革性文件,国家层面的信用建设制度框架已基本完备。
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地方政府显然才是引领信用城市建设的实践者。
将目光转向近期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的举办地杭州。笔者一到杭州,就发现在这座城市,“信用可以当钱用”:在公交车上,凡是有芝麻信用分的市民都可以先乘车后付款,在图书馆、宾馆酒店、骑行共享单车时等众多场景都能感受到信用的价值。
就在上述峰会开始前一天,无锡、惠州、淮北三个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城市的“市长团”,特地提前赶到,走上杭州街头体验信用生活站点,以交流经验。目前在杭州,只要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标准,就能不需要押金、不需要办证件,甚至不需要支付宝账号有钱,就能随时随地借书、借充电宝、购买商品等。
“信用的确能够推进社会治理。”在彭蕾看来,信用体系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城市正是信用体系的理想载体。
事实上,以淘宝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业态正是受益兴盛于信用体系的搭建。早在2004年,为了解决源于电商模式带来的信任困局——买家先付款还是卖家先发货,支付宝随之诞生。而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对信用的需求已经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
杭州图书馆的变化即是在信用建设在城市文化领域的典型案例。据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透露,国内图书馆一直通过收取押金作为避免图书受损的手段,此前杭州图书馆通过身份证或者市民卡作为免押凭证,但与外地人口的契约关系则一直没建立起来。今年4月,通过接通芝麻信用,信用分600以上的外来人口也可以享受和杭州市民一样的待遇。褚树青认为,这不仅是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城市形象也是很大的提升。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多个实现信用免押的场景均显示,在免押实行之后,违约行为反而出现了下降,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该信用体系评价的有效性。
“开始免押模式时,大家都觉得书会丢失严重,肯定坚持不了三个月,图书馆就要关门。但事实证明违约率很低。” 褚树青透露。而ofo创始人戴威也表示,刚推出共享单车时,车辆丢失损坏率居高不下,而接入芝麻信用分后,这个数字反而大大降低了。
杭州市富阳区卫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引入芝麻信用让老百姓先诊疗后付费后,目前已经有480万人次的居民,享受到信用医疗服务,而用户逾期率不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