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香港“低价团”背后的“死穴”

2021-08-08 00:07:15

 

来源:互联网

香港“低价团”背后的“死穴”

在青岛发生的“38元”一只的天价虾事件还未完全平息,在香港又发生了内地游客因不满强迫购物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一名内地中年男性游客不治身亡的悲剧。虽然事件的详细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这种打着“购物名义”的低价团,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团队旅游市场上的一块顽疾。

长期以来,旅行社在大众旅游团队的经营中,广泛通过游客的旅游购物和二次消费获取高额的回扣,并以此来弥补旅游运营的成本,已经成为旅游经营的流行运作方式。而且这种模式随着中国游客大量走向海外市场,几乎所有接待中国游客的境外目的地都产生了大批以中国游客为主要目标的旅游购物点,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东南亚、澳洲、中国香港。

2013年10月,新《旅游法》明文规定旅行社不能强制购物、不能安排自费项目。这些严格的规定让旅游市场一度显得有所规范,但很多旅行社业务萎缩严重,很多导游也因为无利可图纷纷转行。

可以判断的是,这次带团赴港旅游购物的旅行社是在踩着红线工作,因为多年的习惯和已有的渠道,以及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导致强制购物还在发生。只要需求在,就会有人愿意踩着红线走,这是在执行层面和监管层面上都存在问题。

另外,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上,明明知道会有隐性消费,但他依然还选择低价团,认为能扛得住,可以“浑水摸鱼”。

从根本上看,“低价团”也好,“零团费”也好,会导致整个行业获得利润的方式发生变化,获得利润的方式不再是通过对资源的控制,或者对服务品质的提升,而是来自这种购物强迫消费而获利,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问题,所有的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在想如何挖更多的坑,让用户跳进去,而不是想如何提高服务品质让用户去接受。

“低价团”的长期存在,让用户对价格体系形成了不太理智的认识,大家可能觉得去香港只需要数百元钱,导致整个行业就没有价格体系,没有办法再去靠服务赚取真正属于服务的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