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稳增长的背后

2014-06-05 14:44:00

 

来源:互联网

稳增长的背后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针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务院先后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引发关注。从棚户区的改造到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从金融机构的下沉到投融资的改革;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到创投基金的设立等,其最终的指向都是稳增长。“着力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前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针对经济的变化,4月份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于4月2日、4月16日、4月23日、4月30日、5月14日、5月21日、5月30日和6月4日主持召开了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梳理会议内容可以清晰看出,稳增长是会议强调的关键词之一。

事实上,4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打响了此轮系列稳增长的“发令枪”。而在4月16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当前政府要把“稳增长”作为重要任务。会议确定了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并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多位官方智库经济学家均普遍认为,总理对GDP增速的关心更多考虑就业稳定,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结构,7.4%的增速对于完成今年中国就业目标其实已经足够。

另据了解,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政府今年以来的多种“微刺激”手段保证了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积极稳健地运行,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有效果。市场将其解读为,这是官方首次承认“微刺激”存在,并且合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后,今年中国经济主旋律便圈定在改革,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也必然会面临阵痛。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从大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但中高速的底在何处会有一个探底的过程。

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准发力点?经济学家们的建议是将短期稳增长与长期改革相结合。“要特别重视改革增长效应,把那些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改革放在优先位置,这一点尤为重要。”刘世锦说。

值得一提的是,稳增长政策推出后,一度与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处于僵持状态,但从5月已披露数据看,经济好转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5月,不仅制造业PMI指数创下年内新高,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升至55.5%,印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日趋活跃。另据“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信息系统监测,5月份景气指数继续上涨,为1132.98点,环比上涨28.9点,同比上涨28.16点。显示我国外需和内需均有恢复迹象。

此外,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开始频现于各地出台的稳增长政策中。

最近,广东省出台《关于财政支持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将安排财政资金647亿元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并为企业减负约380亿元。与此同时,多个省份也出台了类似稳增长方案,对财政政策进行调整。另外,5月28日,财政部下发通知敦促地方政府加快财政支出。

广东省财科所所长黎旭东对此表示,财政部每年都要通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但今年通知的时间较早,这与经济减速有关,“地方该花的钱没花出去,不能形成购买力,自然会影响到经济增长,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稳定经济增长。”

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则表示,“根据经济运行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地采取财政政策措施,有利于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无独有偶,5月27日,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作报告时提到,在2014年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该省财政支出预算拟增加137亿元,用于民生工程。

另外,贵州省发改委出台《关于促投资稳增长的六条措施》,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各地各部门要加快资金下达进度,对中央补助投资要做到随到随转,对省级各部门专项资金原则上上半年要下达60%以上、力争9月底前全部下达完毕,确保各类资金及时到位推动项目建设。”(编辑:姜小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