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委托贷款规模急升藏风险 监管层拟出手规范

2014-08-23 08:55:00

 

来源:互联网

委托贷款规模急升藏风险 监管层拟出手规范

杨井鑫

委托贷款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一场监管与反监管的游戏。被商业银行列为限制直接贷款的行业和企业眼下正通过这种方式将融资做得风生水起。

一直以来,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大力推进中间业务多元化,而委托贷款正是商业银行的一种传统中间业务。由于委托贷款不构成银行的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因此银行也以此为中心衍生出各种可达到不通透融资目的的中间业务形式。

然而,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经济周期的下行,委托贷款的融资风险正在逐渐发酵,隐隐出现脱缰狂奔的态势。而不时爆发的违约事故也已经传递出高危信号,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弯道”融资

商业银行收紧对限制行业的直接贷款给委托贷款带来了生意机会,这在大多数银行看来并不是秘密。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广东一家小规模企业今年的贷款审批夭折,原因就在于该企业所属行业是传统限制性行业。但是,该企业与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合作多年,建立了比较深的信任关系,银行方面也不愿客户资源流失,于是提出了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来“绕道”帮助企业完成融资。

实际上,企业的直接贷款融资在模式上变成了银证合作的一项业务。通过银行的主导,企业在一家券商将融资债券做成一个专项资管计划,其中对银行比较在意的方面进行一定“包装”,银行则运用单一理财资金直接与资管计划对接,券商在其中仅仅起到了通道作用。

“在银信合作被叫停之后,银证合作成为了规避监管的新途径。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贷款风险仍然完全由银行承担,仅仅是绕开了银行内部的行业贷款限制。”一家股份行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银行方面一般只对老客户这样做,因为毕竟存在基础信任。

据记者了解,企业在通过银行这种委托贷款融资方式时满足了融资需求,但在成本上往往要比直接贷款稍高一些,基本在9%~15%,券商的通道费用低至万八。

“这种表内转表外的做法对银行报表数据上是有影响的。如果企业在银行是做直接贷款,而这笔贷款账目记在银行贷款项下,且会按照行业来进行归类;如果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方式来做,这笔贷款账目则是记在银行投资项下,不会按照行业划分。”上述股份行人士称,这就规避了企业融资的行业属性。

他表示,这种委托贷款从模式上来看类似于同业业务,在银监会5月份颁布127号文之前,很多银行都在这样做,同时还能够减少计提拨备和风险金。但是,在127号文出台之后,银行在操作的动力上有所下降,仅仅只能对限制行业的企业做一个包装,也让银行报表更好看一些。

“当然,部分银行可能在这项业务上也会视情况而定。比如生产型企业、有一定流水的企业可能好做一些,但是对于房地产企业、政府平台项目,大部分银行还是比较谨慎。”上述人士说,中信、兴业等等银行目前都很少做新增房地产和政府平台项目。

“但是,大部分银行更愿意在委托贷款中作为通道,将风险转嫁出去。”他向记者透露,同样是委托贷款模式,只是资金方并非银行。企业有融资需求,而银行掌握资源为其寻找资金进行对接,资金方往往也是银行客户,包括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

风险转移

在银行不放贷,而大型国企、上市公司闲余资金急找出口的情况下,将银行作为通道的委托贷款规模暴增。然而背后风险不容小觑。

一家股份行内部人士称,很多银行都有地产客户,而实行名单制之后,大部分中小地产企业都很难融到资,银行的一种处理方式是找另外的企业资金进行对接,通过银行来做通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