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蔡昉:产业结构调整不应按照“一二三产”数字顺序 而应按照生产率原则

2017-02-15 16:21:00

 

来源:互联网

蔡昉:产业结构调整不应按照“一二三产”数字顺序 而应按照生产率原则

本报记者 周丽 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做了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主题演讲。

何为“中高速”但有质量的增长?蔡昉认为,从经济工作角度看包括: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如何评价增长质量?蔡昉提出4条标准:1、没有水分的增长,即不以资源、环境、生态、生产安全恶化为代价;2、是潜在增长率提高带来的增长,而非靠政策刺激超越潜在增长率;3、产业结构调整以生产率提高为取向;4、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不是传统功能延续带来的增长速度。

蔡昉在演讲中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不应按照“一二三产”数字顺序,而是应按照生产率原则。

“虽帕累托改进不再,但作为库兹涅茨改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不必然是减法,故不要仅以产业编号为顺序,而要以是否提高生产率做评判。” 蔡昉说道。

“承认潜在增长率(PGR)下降可以让我们懂得不存在什么V型复苏,避免过度刺激。” 蔡昉表示,PGR不能超越,但可以也必须提高,靠什么呢?

在蔡昉看来,TFP(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质量的终极标准。

蔡昉进一步表示,传统(新古典)增长理论预期TFP减速,似乎希望渺茫;R&D提高、新创企业增加、无效企业死亡本应提高TFP;按照内生增长模型,确可看到希望。

蔡昉指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扩大。

“提高潜在增长率,终究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一味用技术、机器(人)替代工人,必然使资本劳动比过快提高,造成报酬递减,所以最可靠的还是全要素生产率。” 蔡昉在演讲中解释道。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比如,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如果资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分别都是5%,如果没有生产率的进步,正常情况下产出或GDP增长也应该是5%。如果显示出的产出或GDP增长大于5%,譬如说是8%,这多出来的3个百分点,在统计学意义上表现为一个“残差”,在经济学意义上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或经济增长的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