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银行理财阵痛中蝶变

2021-08-07 12:15:08

 

来源:互联网

银行理财阵痛中蝶变

本报记者 王柯瑾

2019年对银行理财来讲是大变局的一年。

这一年,是理财净值化转型的关键年,保本型理财产品发行量持续下降,理财平均收益率连续下跌。这一年,也被称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元年,银行理财管理模式向公司化转型。截至2019年末,共有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运营。这一年,多项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出台,理财业务和银行子公司发展驶入规范车道的同时,商业银行仍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展望未来,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资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未来的资管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业内人士总结认为,未来银行理财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几大趋势:第一,银行理财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应不断增强客户服务能力,满足更广泛的群体和更多样的投资需求;第二,应把握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机遇,探索与外资合作模式,助力资管行业国际化;第三,应把握金融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实现行业升级,助力银行理财快速发展。

新生: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提速

2019年是理财子公司元年。至12月5日邮储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全部开业。此外,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以及宁波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已开业运营。

普益标准在《2019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中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推进速度超预期,打造了银行理财新生态。报告预计,到2020年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数量或较2019年翻番,以国有、股份行以及头部城商行为主。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独立运营,有助于风险隔离,推动理财业务回归资管本源。同时,其背靠母行雄厚资金资源,在牌照、投资范围、销售端等方面均享有天然优势。

关于理财子公司未来的发展,普益标准研究员梁传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理财子公司需聚焦于自身的优势,寻找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在管理体制上需要向市场化机构看齐,积极引进人才,完善投研体系,补齐经验不足的短板,提升投研专业化水平。同时,规范业务流程,搭建起相关运营管理系统,提升运营能力建设。”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引进国际先进资管机构合资设立理财公司正在提上日程。2019年12月20日,银保监会批准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东方汇理资管出资比例为55%,中银理财出资比例为45%。此外,还有其他国际资管机构正在与有关银行理财子公司沟通,协商合资设立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银保监会方面表示,这将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资管机构在经营理念、运营管理机制、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经验,同时发挥中方股东在渠道、客户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入理解和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长处,进一步丰富资管市场主体和产品种类,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服务需求。

规范:监管细则渐次落地

资管新规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理财新规则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银行总行应当设立理财业务专营部门。

作为资管新规的相关配套制度,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补充出台了三个文件:即《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核算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除此之外,2019年12月6日,中国结算修订了《特殊机构及产品证券账户业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增加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开立自营账户和理财产品证券账户的相关内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