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乳企收购牧场背后:奶源争夺战打响

2021-08-08 06:01:52

 

来源:互联网

乳企收购牧场背后:奶源争夺战打响

本报记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牧业作为重资产的上游产业,经历了多年低谷,终于迎来了上升期。自今年以来,头部乳企开始在国内大量入股和收购牧场,优然牧业等上游企业也着手登陆资本市场。

而众多企业抢占上游资源的背后,是由于今年春节以来原奶价格的飞速上涨,压缩了众多乳企的利润空间。为了保证获得原奶价格的稳定以及利润,很多企业选择继续强化上游产业。

此外,自去年巴氏奶升温以来,众多乳企包括伊利、蒙牛在内均加入了竞争。但由于巴氏奶冷链的限制,出现了全新的品种超巴奶(杀菌温度为125~138℃,保持2~4/秒,并将产品冷却到7℃以下进行贮存和销售)。超巴奶保质期延长到15天左右,极大地扩展了供应区域,这就使得供应链覆盖到三四线城市乃至城乡地区成为可能。

“普通的液态奶可以将原奶吹成大包粉,再调制成牛奶出售,这意味着乳企可以从国外大量低价进口大包粉,但超巴奶的崛起意味着企业需要在国内各个区域建立牧场。”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说。

此外,通过今年奶价飞速上涨可以看出,大牧场具备生产成本稳定的优点,因而在今年就出现了乳业争相竞买大牧场的情况,宋亮进一步表示。

奶源争夺战打响

国家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国内奶价已经连涨5个月,截至10月末,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9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上涨3.9%。 目前的生鲜乳价格已经到了自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中国乳业贸易月报,2020年1~8月,我国大包粉进口70.46万吨,同比下降-3.9%,均价3340美元/吨,同比增长12.5%。

原奶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奶牛存栏量持续减少。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在2019年,原奶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了很多散户减少了存栏量。2020年初的疫情期间,进一步减少了存栏量,导致今年春季以来,散户手中存栏量达到谷底。王丁棉认为,在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内,原奶价格仍旧会继续上涨,因为存栏量的恢复需要一定周期。

有奶农告诉记者,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去年底国内奶牛出现的结节病疫情,直到目前都没有彻底根除,且结节病使得母牛更容易发病且死亡,这使得奶农不敢大面积增加存栏量。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8月,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根据农业部的公告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浙江、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广东都已经有结节病疫情。

根据奶农的说法,目前市场流通的原奶价格已经达到了6.5元/公斤,接近去年价格低谷的3倍。很多乳企为了争夺奶源,与奶农签订了两到三年的长期供应合同,价格也到了4.5元/公斤。“以往,长期合同很少能够超过2.5元。”奶农说。

原奶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乳企生产成本逐步上升,梳理今年乳企第一季度和半年报来看,由于绝大部分区域乳企自给率较低,因而上半年的财报净利润均大幅度下滑甚至亏损。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游养殖为主的企业今年均交出较为亮眼的成绩单,中国圣牧预计上半年盈利1.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35万元;现代牧业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上涨69%。

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的原奶价格确实存在过高的问题,正常来说,原奶正常价格应该维持在4元左右。此轮原奶价格上涨还是供求关系的原因,虽然绝大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牧场,但仍旧会向外界采购原奶。此次疫情导致进口大包粉减少,国内原奶价格一路上涨,使得乳企意识到上游产业稳定的重要性。

“自下半年以来,伊利控股的优然牧业开始大量收购资产,而蒙牛也开始要求增加存栏量。此外,该轮奶价上涨明显可以看出大牧场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小牧场,因而今年很多企业都在抢占牧场资源。”高丽娜进一步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