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武汉曾投资百亿治理水利 可惜今年再陷“看海模式”

2016-07-05 09:32:00

 

来源:

武汉曾投资百亿治理水利,可惜今年再陷“看海模式”。虽然官方已对“海绵城市”项目进行自我审查,但要更有说服力,恐怕还需更进一步。

近日,许多城市在暴雨中成为一片泽国,其中前几年因“看海”出名的武汉,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武汉此次最受瞩目,是因为此前曾经夸下“海口”,大手笔投资百亿治理水利。2013年6月4日有武汉当地媒体报道:《武汉投资130亿告别“看海”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大意是武汉将花三年时间,改造完善市内排水系统,完成后将告别“看海模式”。

现在3年已过,新系统运行第一年,在暴雨中转眼武汉又成汪洋。

面对如此情景,公众有理由质疑工程是否有效。防洪防涝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最典型的公共事业之一,故历代为政者大多相当重视。诸如大禹治水、李冰修筑都江堰之类的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佳话。反面的案例更是史不绝书,例如治理黄河是历代朝廷的大工程,也是公认的“肥差”,治水的雪花银,往往通过无数隐秘管道化作腐败利益。清朝嘉庆年间,治理黄河的经费已成天文数字,嘉庆皇帝都无可奈何。

现在时代虽早已不似当年,但历史的投影很容易理解。武汉的海绵城市工程是大禹治水,还是嘉庆治河?在汹汹众议面前,武汉方面迫切需要自证清白。

这次武汉城内看海,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虽然天灾的因素确实很大,而且客观地说,今年的雨情确实比以往严重得多。数据显示,从6月30日到7月2日,武汉已经下了22.5个东湖的水量以及全年1/3的雨量,直逼1998年特大洪水时期的数据。

但是,仍有必要搞清楚事实的真相,不要把责任简单推给天气。6月15日,武汉市审计局就已宣布,启动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建设跟踪审计,审计重点围绕政策措施执行和规划实施、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投资绩效和环境保护开展。这自然是值得肯定的。

但其实可以做的更到位,自己审查自己,说服力总是弱的,不如向社会全面公开130亿资金的使用细节,邀请社会监督。

此外,从长期看,武汉面临城市规划补课和经济发展观的重建。不独武汉如此,全国上下都应如此。

如果城市管理者们,一边安排资金改善排水设施,另一边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消灭具有蓄水能力的自然水系。如此,即使再先进的排水系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恶化。武汉近50年来,已有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若以湖泊平均深度1米计算,被填占湖泊的蓄水容量,高达2.3亿立方米,超过2个东湖的容积。

因此,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都需要反思经济发展思路,要在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之间找到合理地带,不能再简单化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