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公募基金牌照成为各路资本群雄逐鹿的蛋糕

2016-07-25 15:01:00

 

来源:

公募基金的销售利润极薄,对于有意拓展公募业务的机构来说,基金销售牌照只是一块“垫脚石”。而这块“垫脚石”,正是如今大资管时代下,金融机构追求“全牌照”道路上的一个缩影。

由国内债券私募界领军人物杨爱斌发起成立的公募基金——鹏扬基金日前获批设立,阳光私募进军公募终于破冰。业内猜测,鹏扬介入公募采取的全面“私转公”模式,或许是其能率先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想要进军公募的私募机构和资管机构不在少数,但要取得公募基金管理牌照并非易事。

诺远控股董事长兼CEO韩学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由于不能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虽然已经有了私募基金牌照,诺远无法解决资产端的问题。而且私募本身销售是有限制的,不能做公开宣传,对于想要在基金方面有一番作为的私募公司来说,实在是颇多掣肘。

因此,不少机构不得不转而选择“曲线救国”,通过先申请比较容易的公募基金销售牌照,销售其他公募基金,一边增加用户黏性,一边增强本身申请公募管理牌照成功的筹码。

“我们目前也申请到了基金管理牌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牌照,公募基金代销牌照应该9月份就批下来了,已经申请很长时间了。”韩学渊告诉记者,私募申请公募牌照还是管理人的概念,原先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发展到一定规模,成立时间够了,就可以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申请完之后就可以找银行,或者一些其他三方公司来代销。而销售牌照则是另外一块牌照,是由证监会批准签发的。”韩学渊解释说,一个是基金管理牌照,一个是基金销售牌照。

三块牌照含金量不同

记者了解到,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私募投资基金指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包括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以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

所谓申请私募基金牌照类似于企业经营的营业执照,有四项条件需要满足。首先,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人由依法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担任。自然人不能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其次是注册资金要1000万元以上。此外,需要至少有3名高级管理人员具备私募基金从业资格。最后,申请机构具备满足业务运营需要的场所、设施和基本管理制度。

与私募牌照相比,公募基金牌照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公募基金牌照申请条件要求也比较高,拥有该项金融业务许可,可以通过公开募集的方式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并销售。

基金销售牌照与公募牌照比较,无论是在申请资质还是在具体业务开展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比如,公募牌照要求具有3年以上证券管理经验,最近3年管理的证券类产品业绩良好,并要求最近3年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稳健,在监管部门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监管部门调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而基金销售牌照并没有这些“3年”要求,也就是说新成立的资产公司能够申请销售牌照,却不得不在良好经营满3年才能够申请公募牌照。

此外,在最重要的资金要求方面,公募基金牌照要求实缴资本或者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亿元,最近3年证券资产规模年均不低于20亿元。而基金销售牌照则只需要有2000万以上实缴注册资本。

另外一项重要的区别在于申请成本的区别上,公募基金牌照成本约1200万-1500万,而基金销售牌照成本则只有125万-170万,无疑这也使得销售牌照成为私募转型公募的一条捷径。

销售牌照成“垫脚石”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截至2016年2月22日,共有335家获批资格的基金销售机构,其中包括商业银行122家、证券公司98家、期货公司15家、保险公司8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6家以及独立基金销售机构86家。

其中独立销售机构成长最快,自2012年2月22日首批4家机构获得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以来,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数量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猛增至86家,数量扩容20.5倍,在主要的七类销售渠道中成长最快,目前排名第三,占基金销售机构总数量的25.67%。

随着大资管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牌照也成为各路资本群雄逐鹿的蛋糕,眼下公募基金牌照放开已达3年之久,PE系、保险系、券商系也积极抢拿公募牌照。

“今年新基金公司有望超过10家,甚至更多。”凯石基金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表示。根据最新的行政许可信息,尚有20家公司提交的设立申请已被受理,其中7家得到了第一次反馈意见。而值得一提的是,从时间表上不难发现,今年五六月,监管层审核速度明显加快;从获批公司被要求尽量低调的监管态度看,监管层对目前业态的“呵护”之心也可窥一斑。

“私募壮大后自然想要拥有公募牌照,一方面是公募投资门槛低,大众投资者认同参与度高。另一方面,产品发行也不再受到第三方平台制约限制。”上海理成资产合伙人刘文财表示。

韩学渊告诉记者,现在做公募基金代销,对于三方机构来讲利润相对比较薄,光做代销赚代销费用比较低。因此,做公募代销实际上更多的是在为做公募管理做准备。

“我们现在做公募代销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增加客户的黏性,客户可以通过平台在我们这里购买保险品种,也可以买我们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做海外资产配置,同时可以购买公募基金。最终我们的想法还是从公募基金代销转向申请公募管理资格。”韩学渊表示,私募机构转做公募基金的计划希望能在近期一两年内完成,“只要做好充足准备,明年就可以去申请,现在我们私募牌照申请公募是没有问题的”。

各类主体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热情愈演愈烈,除了今年已经获准设立的汇安基金、先锋基金、中航基金、恒生前海基金、鹏扬基金、华泰保兴基金6家公募基金公司之外,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7月15日,列在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中的公司多达28家。

弃私转公还是公私并存?

对于鹏扬基金能在众多候审私募机构中率先获批的原因,不少业内人士猜测,与鹏扬采取的全面“私转公”模式有关。据悉,为杜绝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鹏扬基金成立后将专注公募,而公司第一大股东杨爱斌(占股55%)于2010年创立的鹏扬投资也将停止私募业务,原有未到期产品将可能转换为鹏扬基金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这意味着,鹏扬将彻底“由私转公”。

记者采访发现,确实有私募欲选择鹏扬的“弃私转公”模式,不过该私募表示主要还是由于公司精力有限,无法同时开展公私募业务。当然,该私募也认可这种模式可能会更容易申请到公募牌照。

当然,并非所有待审私募都愿意选择全面“私转公”的模式,另一家同样已上报了公募设立申请材料的私募,就欲采用“公私并存”的模式。确实,对于不少二级市场的阳光私募,并不愿意“自废武功”而“另起炉灶”。对这类私募机构而言,目前更多地只能等待相关针对性的细则或是审批标准出炉。

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监管层鼓励私募进军公募,但毕竟也只是刚刚开始,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怎么处理,还需要测试和讨论,这也是审批上非常审慎的原因。”

证监会此前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有28家新基金公司发起设立,名单中就有不少知名的私募机构。其中,有11家公司已接受第一次反馈意见,包括知名私募凯石投资,该公司于去年9月24日递交申请材料,最新进度更新于今年2月2日(第一次反馈意见)。此外,有8家公司目前还未显示证监会的受理信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