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中国经济总体趋稳 公开市场操作依旧是调节流动性的主要工具

2016-08-08 10:30:00

 

来源:

经济学家们继上个月之后连续三个月向下修正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4月底的6.69下调至本月的6.78,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年内还将贬值1.94%(7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51)。

未来货币政策预计将偏稳健,下半年降息空间有限,降准仍存可能,公开市场操作将依旧是调节流动性的主要工具。

信心指数:有所上升

2016年8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9.84,较上月数值有所上升。本月参与该项指标预测的经济学家中,预测值低于50线的人数占所有人数的比例由上个月的66.7%下降至40%,降幅明显,显示出未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总体将趋于平稳。其中,国际金融业协会郭丰、申万宏源李慧勇和德国商业银行周浩给出了最乐观的预估值50.1,海通证券姜超和李迅雷给出最悲观的信心指数49。

光大证券徐高表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二季度政策摇摆导致年初以来经济企稳复苏态势出现波折,短期出现下行压力。然而随着政策逐渐倒向稳增长,6月以来经济再度呈现企稳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在6月小幅回升,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高频数据显示7月工业增加值将延续回升态势。而在需求面,投资保持平稳。剔除辽宁后的6月全国投资增速较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以上。供需两方面均显示整体经济保持平稳状态。

物价:CPI涨幅继续收缩,PPI降幅收窄

调研结果显示,7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77%,较统计局公布的6月值(1.9%)有所下降,保持今年4月以来的收缩趋势。参与调研的26位经济学家中,海影投资刘海影、国经交流中心徐洪才和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的预测值最大,为2.0%,而最小值1.6%来自招商证券丁安华和中信建投周金涛。

7月P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2.01%,略高于6月公布值-2.60%,跌幅连续六个月收窄。其中预测最高值-1.7%来自海通证券李迅雷、华融证券伍戈和渣打银行丁爽,而最低值-2.7%则来自于海影投资刘海影。

伍戈预测,7月经济增长大体平稳,CPI再度回落,通缩压力增加。未来的8月~12月,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将刺激房屋新开工的增长,PPI降幅收窄有望缓解制造业投资的下滑,投资有望企稳,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CPI):

郭丰:1.8%

刘海影:2.0%

姜超:1.8%

邱晓华:1.9%

沈建光:1.7%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PPI):

沈建光:-1.8%

温彬:-2.1%

赵扬:-1.9%

钟正生:-2.0%

周浩:-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所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0.35%,较上月(10.60%)有所下降。其中,10.8%的最大值来自申万宏源李慧勇,野村证券赵扬给出了最小值9.9%。

莫尼塔钟正生表示,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6%,“意外”地较5月上涨0.6个百分点。其中,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消费增速下滑,但依然保持高位,仍是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这部分消费或将进一步回落。7月PMI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依然位于收缩区间,就业压力也会拉低消费。但长期趋势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的韧性很强。预计7月消费同比增速小幅下跌至10.3%。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邱晓华:10.2%

工业增加值:稳中有降

调研结果显示,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14%,较统计局公布的6月值(6.2%)放缓0.06个百分点,整体走势稳中有降。其中,民生银行黄剑辉、海影投资刘海影和兴业银行鲁政委给出了最小值5.9%,国际金融业协会郭丰、申万宏源李慧勇、莫尼塔钟正生和瑞银汪涛给出了最大值6.4%。

渣打银行丁爽预计,洪灾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的负面影响都将是暂时性的,同时他预计随着对洪灾损坏基建的修缮与升级,今年年底前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长有望反弹。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工业增加值):

丁安华:6.0%

姜超:6.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轻微回落

26位接受调研的经济学家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8.88%,较统计局公布的6月值(9.0%)回落0.12个百分点,延续自今年4月以来的下降趋势。其中,国际金融业协会郭丰和光大证券徐高给出了最高值9.1%,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低值8.6%。

瑞穗证券沈建光表示,展望下半年,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成为支持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不仅造成短期经济损失,更暴露出防洪与给排水投资的不足,未来相关基建投资或将加大。同时,考虑到“十三五”投资项目的相继落地,以及相关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相继落地,如根据最新《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有关交通设施项目总投资或将达到4.7万亿元。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朱海斌:8.8%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降

26位接受调研的经济学家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均值为5.67%,较统计局公布的6月值(6.1%)下降0.43个百分点,自今年4月起持续下跌。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华融证券伍戈、德商银行周浩和瑞穗证券沈建光给出了最高值6.0%,兴业证券王涵和中信建投周金涛给出了最低值5.0%。

邱晓华表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7%,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6.6%,其主要动力来自于前期稳增长下地产投资反弹、基建高速增长。随着地产销售的回落,房地产投资也已见顶,下半年对经济的支持减弱。而基建投资由于新开工放量、不缺资金,下半年预计能继续维持高增速,甚至出现回升,但仍难对冲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因此经济大概率会平稳下行。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

郭丰:5.8%

徐洪才:5.8%

许思涛:5.5%

钟正生:5.7%

祝宝良:5.6%

外贸:7月贸易顺差收窄,进出口数据均有所好转

经济学家7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473.93亿美元,较上月(6月官方数据为481.08亿美元)继续收窄。7月进出口数据均持续为负值,但由于基数原因,进出口数据降幅均有所收窄,其中,经济学家关于出口数据的预期为-2.96%,较上月(6月官方数据为-4.80%)有所上升。7月进口数据预计将同比下降7.12%。

兴业银行鲁政委表示,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调整至6.7附近,同时上半年集中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或逐步见效,由此预计7月份出口跌幅或小幅收窄。此外,随着进口价格同比跌幅收窄,进口金额跌幅可能收窄。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今年8月进口同比甚至可能出现久违的正增长。

钟正生认为,出口方面,7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大起大落,但较上月保持较大幅上涨。但美日欧等主要出口伙伴国的PMI均表现温和。尤其是受到英国退欧公投影响,7月英国PMI指数创下多年来最大跌幅,同时美国二季度GDP数据远不及预期,日本财政和货币双刺激政策也未能如期出台,这些数据和事件均表明7月外需疲弱。7月统计局PMI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下跌至49%,较上月下跌0.6个百分点。不过,去年7月出口基数较低,或对当月出口有一定支撑。进口方面,7月PMI进口指数较6月上涨0.2个百分点,至49.3%,但仍位于收缩区间。6月进口量价齐跌,反映出内需不足,但随着三季度以来基建项目的落地,内需或有所改善,进而带动进口回暖。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亦有助于当月进口跌幅收窄。综上,预计7月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为-3.0%和-4.7%,贸易顺差收窄至430亿美元。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贸易顺差):

伍戈:398亿美元

新增贷款:预测分化明显

7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8703.2亿元,较6月数据(官方数据为13800亿元)出现大幅下降。而经济学家们对这个数据的预测出现明显分化,其中,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大值16000亿元,野村证券赵扬给出了最小值5000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李慧勇认为,从季节性因素来看,历史上7月信贷较6月少增,预计7月信贷较6月明显回落至10000亿元,环比少增3800亿元。

鲁政委表示,从累计数字看,近几年前7个月贷款占全年的比重平均为64.9%,其中2015年较高,为68.6%,这可能是因为去年7月政府救助股市。如果以65%的前7个月贷款占比推断,则今年7月新增贷款可能为12000亿元。对应贷款增速为13.8%,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新增贷款):

祝宝良:16000亿元

社会融资:总量回落

调研结果显示,7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14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6月数据(1.63万亿元)有所回落。与新增贷款一样,经济学家们对这一数据的预测也出现分歧,其中,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大值1.85万亿元,野村证券赵扬给出了最小值0.7万亿元。

鲁政委表示,从累计数看,往年前7个月社融占全年比重平均为62.5%,其中2015年为62.0%。如果以62%的前7个月社融占比推断,则今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可能为10000亿元,较上月回落6300亿元。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社会融资总量):

丁爽:1.22万亿元

M2:增速有所下降

7月M2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1.18%,较央行公布的6月水平(11.80%)出现下降。其中,国经交流中心徐洪才和德勤中国许思涛给出了最大值12.0%,野村证券赵扬给出了最小值9.9%。

钟正生认为,6月M2增速和M1增速反向剪刀差进一步拉大,“存款活期化”的现象继续。该现象反映了财政发力过程中,实体经济投资需求低迷,导致大量资金停留在企业账面上,未能进入货币派生过程。7月该现象或将持续,预计M2同比会大幅下跌至11.4%。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M2):

赵扬:9.9%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7月央行利率调整可能性小,存准仍存下调可能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23位首席经济学家大部分认为,到8月末,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不会发生变化,仅有德商银行周浩认为8月末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会下调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有21位经济学家给出预测,其中,有5位经济学家认为8月底会出现下调。

崔历表示,在国际收支不断改善以及其他货币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情况下,不认为下半年会出现类似降准降息这样的大幅货币宽松。

许思涛表示,美联储至今按兵不动,由此预计银行业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年底前极可能维持现有利率不变。

王涵认为,货币政策可能偏稳健,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较低。盛松成等央行官员“流动性陷阱”等的表态,显示出短期内货币政策可能偏稳健,而且经济短期内可能还可以,央行也没必要明显放松货币。由于存贷利率上下限已放开,降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减弱,更多是对个人房贷利率的影响。而且由于以往降息降准同步,降准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放松货币的印象,因而虽然降准属于偏中性的货币政策,但短期内使用的概率也不大。

汇率:人民币月内将继续贬值

调研结果显示,8月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68,较7月29日汇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51)继续贬值。同时,给出对年底汇率预测值的23位经济学家中,华融证券伍戈认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值过度的倾向,年底前可能会有所回升,其他经济学家们继上个月之后连续三个月向下修正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4月底的6.69下调至本月的6.78,意味着人民币对年内还将贬值1.94%(7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51)。

徐洪才表示,美元升值影响了美国出口竞争力,加上受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年内美联储加息可能被搁置;预计8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温和贬值到6.8,到2016年底,可能到达6.9。未来中国汇率政策应继续参考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加大。

官方外汇储备:7月持续减少

调研结果显示,7月官方外汇储备预测均值为31938.95亿美元,较央行公布的6月水平(32051.60亿美元)继续减少。民生证券邱晓华给出了最大值32350亿美元,国经中心徐洪才和莫尼塔钟正生给出了最小值31500亿美元。

瑞银集团汪涛认为去年外储缩水超过5000亿美元、1月份进一步减少1000亿美元,但最近几个月来,由于美元弱势、资本外流管制收紧,外汇储备已基本企稳。但无论是由于海外收益率较高抑或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国内企业和居民部门应会继续加大海外资产配置。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官方外汇储备):

王涵:32000亿美元

祝宝良:32000亿美元

政策: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非常必要

沈建光表示,政策不确定性增强或将是下半年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当前宏观政策任务较重,一方面需要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以防止经济跌破6.5%的目标,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四万亿”大规模经济刺激的教训,防止大水漫灌而造成的后遗症。这从上半年货币政策单月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来看,也能说明宽松政策的矛盾心态。考虑到全年6.5%以上的增长目标,以及权威人士对“稳定和扩大就业”和“防范经济风险”的客观要求,未来政策托底特别是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非常必要。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会保持适度宽松,通过定向操作如SLF、MLF以及PSL与常规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保持流动性宽裕;财政政策方面,考虑到今年财政赤字率目标已上调至3%,或将在去产能人员安置、增加公共服务投入、增发国债等方面做出更多安排。

工银国际程实认为,尽管处于长周期的“L”型下行通道,但中国经济于外部的比较优势和于内部的结构优化都值得称道,“L”也饱含生机和机会。未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刺激性政策还将相互配合、有序推进,并对中国经济守卫底线提供支撑。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短周期反弹还将延续,并将于下半年迎来刺激性政策效果释放的阶段性高点;中国经济长周期下行不会趋势性反转,但全要素生产率有望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的渐次提振。在需求侧一边,他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渐进加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将保持力度并支持财政扩张,全年利率调降可能性较小,降准存在较大空间,信贷投放将呈现“全年加油门、阶段点刹车”的核心特征。在供给侧一边,结构性改革将从顶层设计阶段逐步进入贯彻落实阶段,国企改革将依循“地方+试点”的务实路径务实推进,并在厘清利益机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资源配置的渐次优化;“三去一降一补”将以“去产能”为核心发力点谋求先破后立,绿色金融则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抓手促进中国融资结构的持续优化;此外,行业政策将聚焦于扶持创新创业、共享经济、消费升级,中国新经济有望加速增长。在需求侧刺激性政策力度不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配合作用下,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底线稳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