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脱虚入实”资本市场格局或重塑 中小型科技企业有望实现腾飞

2017-01-18 17:23:00

 

来源:

据央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多2.4万亿元。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资本“脱虚入实”趋势加强,将有利于实体经济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加快转型升级。同时也将重塑资本市场格局,尤其在国家鼓励“双创”的有利背景下,在新三板上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有望实现腾飞。

此外,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未来经济形势也给出了明确信号,突出强调“稳”的重要性,对待风险和泡沫的态度由“防范”升级为“防控”,明年任何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都可能招致相应调控加码。有市场人士认为,金融监管加码意在推动资本“脱虚入实”.

一般来说,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从金融角度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标。2011年4月,央行首次公开发布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包括金融机构表内业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表外业务(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直接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企业债券)等。社会融资规模兼顾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统计视角,能更完整地反映社会融资的整体状况。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段时间新股IPO速度比较快,一些大盘股也上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相对增长比较多的是权益融资的话,是好事情,有利于去杠杆。就单月而言,社会融资规模继2016年11月份超预期增长后,去年12月再次超出市场预期,上月社会融资数据尤为亮眼,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04万亿元,同比多增4466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单月新增6954亿元,同比多增3490亿元。

从结构看,2016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05.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4%,同比高0.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1.7%,同比低0.5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8.5%;信托贷款余额为6.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4%,同比高0.1个百分点。

“资金脱虚入实不但有利于实体经济,可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急需资金,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同时还有利于缓和资金结构不健康态势,助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导致外币贷款余额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投资,二是消费。“我国境外投资日趋加大,居民海外的消费也在持续攀升。此外,资本流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这绝对不是指炒作股价,而是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长期价值投资作用。尽管去年以来A股市场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但是IPO却在有条不稳地进行,而拥有注册制优势的新三板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显得愈发重要。

有专家表示,去年我国社会融资有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新增贷款规模创历史同期最高,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600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75.4%,居民按揭贷款仍是主力,企业中长期贷款创新高;二是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同期最高,前三季度,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分别融资2.61万亿元和9602亿元,二者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20.1%;三是M2同比增速略微回升至11.5%,M1-M2“剪刀差”连续第二月回落。

对此,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之所以去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加,首先,实体经济企稳后,企业的融资需求确实出现了回升,年末集中释放;其次,去年12月债市大跌,融资成本高涨,债券融资显著减少,导致替代效应,资质较好的大企业纷纷延后或取消发债,转回信贷市场融资;再者,年末部分企业出于美化报表的目的,集中进行债务置换出表,带来公司户短期贷款增长;最后是部分地方政府为提高PPP等落地率,年末突击融资。

业内人士分析,超预期的贷款数据体现了融资需求的回升。房地产下滑可能被企业投资回暖对冲,同时还存在补库存周期启动等利好经济因素,我国经济已经进入L型走势的下半场。数据显示,宏观经济逐渐企稳背景下企业信贷需求正在逐步回升,而金融数据的向好也有望延续到今年第一季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