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燃料电池行业投资研究报告:燃料电池国产化迈出关键一步

2018-03-05 07:45:00

 

来源:渤海证券

实现膜电极国产化,有力降低燃料电池成本,推进产业化过程。膜电极组件是燃料电池电堆的最核心部件,主要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组成,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大。本次签约合作的鸿基创能燃料电池膜电极项目填补了中国高能量密度膜电极制造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力争2018年底试生产,2019年实现年产10万平方米膜电极的规模,2020年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将计划提供高性能膜电极及电堆,与广东省内汽车生产企业联合,力争在2019年下线自主核心技术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未来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等高新科技企业大幅降低成本,加强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本土产业化。

项目产品功率密度领先,接近国外主流产品。目前做膜电极的厂商分为两类,一种是具备膜电极产业化能力、能够自给自足的燃料电池企业,以丰田和Ballard为代表。另外是专业的膜电极供应商,包括Gore、JM、3M、Toray(Greenerity)和国内的武汉理工新能源等,都已经具备了不同程度的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在数千平米到万平米级。鸿基创能规划项目产品的功率密度达到1.2W/cm2,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对比国外主流产品1.8W/cm2的技术水准已经比较接近;采用连续化生产,产能达到10万平米/年。国内膜电极最高功率密度达到1W/cm2,大部分采用手工式生产,产能很少有过万平米企业。此次项目落地大大提升国内膜电极产品性能和生产制造水平,加速膜电极国产化进程。

燃料电池国产化号角吹起,国内产业链初成雏形。目前燃料电池商业模式明朗,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也初成雏形,电堆及上游原材料各环节厂商完备,电堆以广东国鸿和新源动力为代表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膜电极以武汉理工新能源和鸿基创能为代表,性能优异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质子交换膜以东岳集团为代表,DF260循环次数超过2万次,产能规划20万平米;双极板以上海弘枫和上海治臻为代表,石墨双极板和金属双极板均具备国产化能力,气体扩散层上海河森有小批量供应,催化剂具备研发能力,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制备的Pd@Pt/C核壳催化剂,其氧还原活性与稳定性好于商业化Pt/C催化剂。

各地蓬勃发展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景气高峰开启。全国各地以广东、上海和武汉为代表超过15个省市大力发展燃料电池,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燃料电池产业无论在政策支持还是产品项目落地都日新月异。我们有了前期的技术铺垫、基础设施铺垫,政策规划铺垫,未来产业加速发展已经具备坚实基础,对于燃料电池行业而言,2018年如同2006年的光伏行业和2011年的电动车行业,整个产业的景气高峰即将到来。

2018年燃料电池车补贴不退坡,产业化进程加速趋势确定。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合作模式引入氢能产业技术,加强产业链综合布局,我们预计随着国内燃料电池产业的商业化进程加速,建议关注氢能产业链布局完善的公司:大洋电机、富瑞特装;MEA相关标的:港股东岳集团,另外建议关注美股:BLDP、PLUG。

相关报告:2020-2024年中国燃料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20-2024年中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