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保险业如何打好“养老”牌

2018-08-08 10:10:00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有预测称,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将提升到17.8%,而到205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人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

养老问题,归根到底是个保障问题。而作为一个管理风险和提供保障的行业,保险业理应把握机遇,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在为自身发展开拓新的巨大空间的同时,助力服务社会民生。

从当前来看,保险业以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保险养老社区为主要途径切入养老产业,并且业已取得诸多积极成果。但与蓬勃旺盛的社会养老需求相比,保险业要想打好这副“养老”牌还需更多探索与思考。

税延养老险需避免叫好不叫座

在今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曾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保险业要着力解决人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之间的矛盾。比如养老保障方面,商业保险要通过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等方式,加大产品和服务供给,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和养老金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体面、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保险业在养老领域迎来的最大利好便是个人税收递延性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落地。

今年4月12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确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有研报预计,税延养老险有望为保险市场带来千亿元级别的保费增量。据记者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中国人寿(601628)、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等险企均已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

但有媒体报道指出,从税延养老险首月销售情况来看,目前,税延养老险主要以企业客户为主,整体销售情况不及预期。诚然,税延养老险刚落地不久,在保险公司推广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等方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现阶段试点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却也值得保险业给予重视,例如相关销售人员积极性不高、申报扣税的手续略显繁琐等。在接下来的试点工作以及今后的推广过程中,保险业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契机针对这些痛点加以改进。

此外,去年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报告》曾指出,在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方面,没有购买意愿的职工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认为缴费压力大,二是认为优惠不足。这无疑显示出职工保障需求的多层次性。根据《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按照积累期养老资金收益类型的不同,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包括收益确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动型三类、四款产品。但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税延养老险产品来看,各家产品的差异并不大。

居家养老长期护理应跟上

从目前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部分。关于三者的比例,国家没有给出统一规划,但从各地情况看,主要有“9073”(如上海)或“9064”(如北京)两种安排,即90%为居家养老,7%或6%为社区养老、3%或4%为机构养老。由此可见,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在居家养老方面,目前,一方面,保险业通过为服务机构提供风险保障服务的方式介入。例如,2016年3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试点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浙江保险业为2630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31.56亿元的风险保障。

另一方面,保险业也开始在居家养老方面展开更为直接的参与。2017年,中国人寿首个社区和居家养老项目在深圳落地。一方面,这一举措完善了保险业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布局,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在居家养老作为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的背景下,这一举措的姗姗来迟也显示出保险业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覆盖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据记者了解,以福保社区颐康之家为依托,中国人寿为周边的社区老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服务对象包括长者、残障人士、术后康复人士及慢病人群,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卧床照料、涉及心理和医疗的专业照料、康复理疗、饮食料理、洗涤清洁、每日推送照护日志等。

重视居家养老需求的同时,也需要长期护理险的发展跟上脚步。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虽已在上海、青岛等15地开展试点,也缓解了部分老人长期照护的压力,但由于受到筹资困难、护理人员短缺、费用高等因素制约,试点成效与预期仍有一定差距。

养老社区需警惕热潮下的风险

作为机构养老的重要形式,保险养老社区在近年来呈现火热发展态势。近日,海南保监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保险业已累计在海南投资养老项目建设57亿元,后续还将投资48亿元。在养老社区的投资建设方面,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已在海南布局。

无独有偶,中国太保(601601)集团也于近日通过了《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在3至5年内首期投资100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打造“太保家园”系列高品质养老社区,并通过开发与养老社区入住及服务挂钩的保险产品,打造“专属保险产品+高端养老社区+优质专业服务”的业务模式。

根据原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共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8家机构投资的29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海南等18个省市,占地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金额678.2亿元,床位数超过4万张,其中部分养老社区项目已投入运营。

当前,保险养老社区建设虽然风风火火,但也潜伏着一些风险,必须引起已经入场或意欲入场的各家险企注意。去年发布的《中国保险养老社区发展研究报告》就指出,险企投资建设保险养老社区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投资风险。养老社区投资量大,动辄十几亿元或上百亿元,且只能作为物业长期持有,不能出售,流动性弱,如遇到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价格较大波动,将无法及时收回投资成本。二是业务风险。保险公司重资产投资养老社区,将全方位介入养老产业链,涉足医疗、护理、照料、物业等全新领域,业务范围更宽,时间跨度更长,无法准确估测其中很多环节的成本,复杂程度远高于一般保险业务,这种情况意味着更高的业务风险。三是销售误导风险。由于产品复杂,而且时间、范围跨度大,保险公司在销售中存在有意或无意误导的动因与外部条件,一旦发生大面积误导,就可能引发误导风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