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银行行业:信贷连续放量 下一步看贷款利率回升

2021-03-12 07:43:00

 

来源:东吴证券

数据:2021年2月社融新增1.71万亿,同比多增8392亿元,存量同比增速13.3%;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同比多增4529亿元。M1同比增速7.4%,较上月回落7.3pct;M2同比增速10.1%,较上月提升0.7pct。

投资要点

2月社融大幅超预期,信贷+表外开票连续放量,实体需求相当旺盛。

2月社融新增1.71万亿,在春节假期背景下,仍远高于历史上2月平均规模,同比多增8392亿元(图1、2),延续1月全面超预期的态势。

①人民币贷款和表外票据连续两个月同比大幅多增,反复印证实体融资需求非常旺盛。2月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新增1.34万亿,同比大幅多增6211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在1月创新高基础上,进一步增加640亿元,同比低基数下,大幅多增4601亿元。信贷+表外票据的组合进一步印证,今年银行表内信贷额度供不应求,并积极通过表外开票满足实体融资。

②直接融资中,2月企业债券新增1306亿元,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同比少增2588亿元(图3),今年企业债券发行仍处在信用债风险暴露后的缓慢修复过程中。政府债券2月新增1017亿元,同比少增807亿元,源自本年专项债额度的下达时间晚于去年同期。

③委托+信托贷款合计仍然减少1036亿元,延续压降趋势。其中:委托贷款2月减少100亿元;信托贷款2月减少936亿元,减少规模与1月大致相近。考虑上半年信托到期规模比较稳定,2月到期规模也比较低(图4),预计短期内非标融资仍将保持平缓收缩的趋势。

金融数据中,信贷增量创历史2月新高,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放量增长。

2月金融数据在1月基础上,再次显著印证了实体融资需求强劲,信贷供需两端旺盛。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继1月创历史新高以后再次放量,由于去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2月同比多增4529亿元(图5、6)。

①企业贷款方面,中长期贷款连续放量,反复印证制造业扩张需求旺盛。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高达1.10万亿,继1月创历史新高后继续放量,同比大幅多增6843亿元,今年以来制造业资本开支持续爆发。短期贷款新增量较小,高基数下大幅少增,票据融资连续收缩,预计都源于银行将有限的信贷额度向中长期贷款集中,所以票据贴现利率2月仍维持高位。

②居民中长期贷款依然受楼市行情推动。1月居民贷款仅新增1421亿元,主要源于春节假期造成短期贷款收缩2691亿元,符合季节规律。但居民中长期贷款仍然新增4113亿元,预计按揭贷款投放量可观,并且去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超低。房贷市场火热也可以从30大中城市的地产销售增速验证,但我们预计,后续居民中长期贷款将受房贷管控影响而降速。

M1与M2增速剪刀差如期回落,但社融与M2增速逆势上行超预期。

1月由于春节错位因素影响,M1增速大幅跃升至14.7%,M2增速则降至9.4%,M1增速“上穿”M2增速。2月春节过后,企业发放奖金完毕,存款大幅回流居民,推动M1增速大幅回落至7.4%,同时可以看到居民存款大幅新增3.26万亿,企业存款则减少2.42万亿。春节错位影响被修复后,M2增速明显回升至10.1%(图9),总体符合预期。

社融角度,存量社融同比增速自去年10月见顶后持续回落,1月降至13.0%,但2月增速超预期反弹至13.3%(图10),主要受信贷放量推动。展望后市,我们判断:①由于3月基数显著走高,社融同比增速将重新开始下行,降速仍是确定性方向;②贷款利率回升的概率进一步提升,因为当前经济状况完全足以支撑更高的贷款利率。近期银保监会主席也表态“贷款利率可能回升或调整”,同时我们微观层面调研银行也得到反馈,部分银行已经上调了一些信贷产品的利率指导价,上调幅度约5——25BP不等。

投资建议:明确看好国有大行上涨行情,首推建设银行(A/H股)。

首先,今年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放量,创历史新高,1——2月合计新增3.14万亿,同比大幅多增1.06万亿,这充分印证了实体融资需求旺盛的经济现状。对银行而言,实体繁荣不仅推动信贷规模放量,同时有利于资产质量修复,相当利好银行基本面。其次,信贷持续放量,很可能进一步推动贷款利率回升,因为需求旺盛而信贷额度有限,同时监管层也更有信心放宽贷款利率上行的空间(结合银保监会主席近期发言)。因此,信贷短期可能迈入“量价齐升”的黄金期。下一步,我们明确看好贷款利率回升。投资层面,我们重点推荐:①当前基本面趋势与估值预期差最大的国有大行,建议坚定布局贷款利率企稳上行逻辑下,国有大行的上涨行情,重点推荐建设银行。②看好头部零售银行近期回调后重新上涨,重点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同时推荐低估值常熟银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