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振兴增动能 多地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方案出台

2021-05-24 12:00:38

 

来源:互联网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之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以此为导向,各地均已行动起来。

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记者梳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2021年至未来5年,各地在建设美丽乡村、做好乡村振兴方面纷纷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大礼包”,争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具体来看,贵州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继续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福建省明确将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成果间的有效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是基础,乡村振兴是延续。脱贫攻坚基础稳固了,乡村振兴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措施正在加速落地。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体布局,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乎国家稳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乡村振兴如何布局?各地均因地制宜制定了举措。浙江省提出,2021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千万工程”,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保留村庄原有纹理和浙派风貌,同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广东省也列出目标:持续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资源要素平等互换、生产要素充分对接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努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重点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从各地近期陆续出台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和各项政策可以看出,数字农业、生物种业、特色产业等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化、水利化、机械化、生态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必将引领和带动相关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宋嘉说。

近日,河南省印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推出了30条措施。2021年,河南省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7%以上,计划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生猪生产平稳发展,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北京市制定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一批农业关键科技项目立项攻坚,农业从数量回升向量质同升转型发展。到2025年,科技创新成为农业鲜明特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5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品种自主创新率明显提升。

此外,数字农业也成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甘肃省首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乡村”示范项目近日建成落地,设置了“乡村振兴”“脱贫巩固”“智慧农业”“社会管理”等功能模块,涵盖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生态监测、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内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