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未来5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化的预测分析

时间:2022-08-02 16:05:52

 

来源:中投网

2013-2020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化规模分析

2018年我国军民融合总产值达3.41万亿元,较2.84万亿元增长20.07%。2019年我国军民融合总产值达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化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军民融合总产值达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图表 2013-2020年中国军民融合产值规模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从细分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军民融合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2019年军民融合民用领域产值为3.46万亿元,军用领域产值为0.52万亿元。中投顾问测算,2020年军民融合民用领域产值为3.96万亿元,军用领域产值为0.61万亿元。

图表 2013-2020年中国军民融合应用市场产值规模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截至2021年国家级军工产业市场化区域发展

为推动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09年起,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分批次开展了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培育和认定。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有8个批次,累计36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落地,分布于22个省份及直辖市。截至2021年11月,国家未认定新的军民结合产业基地。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化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东中西部分布极为均衡,其中东部有基地12个、中部有基地11个、西部有基地13个,其中湖南、湖北、四川和陕西各有3个,河北、辽宁、福建、安徽、贵州和重庆各自有2个,其他省市为1个。随着军民融合概念的推进,未建立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各省市也都在积极参与,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银川军民融合产业园探索推进高分中心和北斗中心“两星(心)”融合建设和运营新模式,广西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军民融合趋势在全国不断蔓延。

图表 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省份分布图

资料来源: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军工产业市场化融合不同发展路径分析

一、军工技术向民用经济领域进行了部分扩散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化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军工企业依托其技术、组织和产业优势,在与民营企业的产业合作中,对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如在“大型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航天运载、卫星零部件制造,光学成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元器件、卫星遥感系统,通用航空器系统、无人机系统制造,卫星导航、自动驾驶应用,侦察机用的大离轴角的宽幅相机,对地光学观察卫星用的高解析度相机,洲际导弹用的星光导航系统,对外空观察的可见光谱系的望远镜相机,军用光学侦察卫星上的镜头和感光芯片的高科技”等领域,军工技术向民营经济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扩散,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民营科技企业对军工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我国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在无人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3D打印技术、柔性智能化高精密加工、大型器件成型加工和新材料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储备,对军工企业的技术成熟起到了助力作用。一些普通民营企业也成为军工产业链条中的组成部分,参与到航空座椅、航空航天器内部空间装饰器件、驾驶员装备、食品和生活用品等产品的分包中,为军工企业采购通用技术零部件降低了成本,在技术能力、产业能力、管理和金融上提供了一定的要素供给。

三、形成核心企业引领的产业集群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化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我国一些大型军工企业,以高端军品为核心业务,以通用民品为外围业务,在产业的配套发展中,集聚了许多配套民营企业,如国字头的大型军工联合体,通过零部件采购、业务协作、服务外包、与地方成立合资公司以及入驻产业园区等途径,形成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初步模式。

相关报告:2022-2026年中国军工产业市场化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四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