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制造业重点领域进展突出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时间:2022-09-13 16:04: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正持续深化。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两年来的试点示范,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取得突出进展,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下一步,将以试点企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控制力强的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联动融通。

制造业重点领域进展突出

两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批两业融合试点,确定了40个区域和80家企业,鼓励融合实践。

两年多来试点成效如何?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以来,各地区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技术赋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服务嵌入促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制造+服务”叠加优势显现,形成了“融合+创新”组合效应,推动融合发展起势见效,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重点行业领域进展突出。

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杯牛奶的生产可以回溯到一棵牧草的种植。

“从上游的牧草种植、奶牛培育到下游的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乳业的全产业链环节都可以实现智慧化管理。”伊利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一座智能工厂每天能生产出1200吨、600万包产品,满足400万人的日饮奶需求。智能系统的覆盖还可以有效监测安全风险,实现生产制造各环节信息数据的全方位透明可追溯。

不只伊利,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正展开积极探索,从单一生产制造向“制造+服务”模式转变,推动价值链延伸,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例如,在消费品工业领域,海尔集团、佛山维尚、石家庄君乐宝等探索发展个性化定制、工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模式,分别通过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全屋定制创意设计服务、发展“旅游+”休闲牧场等模式,实现品牌化升级。

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徐工集团、河南宇通重工、中国中车株洲所等探索现代供应链管理、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模式,打造“产品销售+售后维保”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从提供“产品”走向“产品+服务”。

在原材料工业领域,包钢集团、赣锋锂业围绕稀土、锂材料等领域打造“一站式”服务和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循环回收产业生态链,加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此外,在试点过程中,多元主体积极融合创新,链主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平台型组织发挥资源技术优势,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促进了两业相融相长,持续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例如,安徽丰原集团作为链主企业,整合资源搭建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绿色制造、交易体验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研发、生产、供需等环节融合发展,带动产业链企业共同提升。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当前,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不断拓展延伸,服务业开展供应链物流、信息服务等模式创新,两业融合已经成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说,尤其是在产业基础再造提升和产业链现代化中,两业融合既能够通过供应链协同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又能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产业化。

事实上,“十四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批两业融合试点,确定了40个区域和80家企业,鼓励融合实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推进两业深度融合,从鼓励创新用地供给,到加强优质项目培育,再到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机制等,政策环境、机制体制持续改革完善。

“其中,在土地供给方面,政策鼓励创新用地供给,探索功能适度混合的产业用地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人说,比如自然资源部推进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供应,推动土地使用年期与企业活跃期相适应。浙江杭州高新区推行土地“化零为整”,打造集研发制造基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工业综合体”。

项目支撑方面,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质项目培育。如工信部组织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加快共享制造类示范平台、共享制造示范项目培育。天津经开区对两业融合重点项目实现动态跟踪管理,目前已纳入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等130余个重点项目。

聚焦市场主体培育 进一步提升融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两业融合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其融合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在融合主体方面,目前多数制造业企业仍以生产制造为主要发展模式,服务环节拓展不够充分,链条延伸相对有限,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开展融合探索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企业重技术引进,轻研发应用,智能化水平总体有待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人说。

对此,下一步将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形成一批引领带动作用强的融合型载体。其中,以试点企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控制力强的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联动融通。以试点区域为主阵地,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对接合作,支持建立特色鲜明的两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将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分类探索制造业融合路径,提升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推动发展科技咨询、中试孵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支持研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关键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此外,将聚焦关键要素保障,持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协同推进,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深化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培育,推进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行动,并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加强制造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同时,统筹考虑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产业基础、融合发展优势,引导更好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该负责人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