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IBM正经历“漫漫严冬” 连续第14个季度营收下滑

2015-11-02 11:51:00

 

来源:

“如果大象能够跳舞,那么蚂蚁就必须离开舞台。”这是IBM前CEO郭士纳在2003年出版的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的话。那时的IBM,初步完成了从硬件向软件和服务的转型,是众多IT公司争相学习的榜样。没有人会怀疑IBM这头大象在商业世界轻盈起舞的能力。然而,IT产业的变局总是那么富有戏剧性。随着硬件市场需求进入饱和状态,以及后起之秀带来的竞争压力,IBM陷入业绩寒冬。截至今年第三季度,IBM已经连续第14个季度营收下滑。

10月20日,IBM对外发布了201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依旧不容乐观。

最新财报显示,IBM第三季度持续运营业务营收为192.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3.97亿美元下滑14%;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为29.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55亿美元下滑14%。

虽然IBM第三季度每股收益超出了分析师预期,但营收和全年每股收益展望均不及预期,这已经是IBM连续第14个季度营收下滑,也是IBM连续第五个季度营收下降幅度超过预期。

毫无疑问,IBM正经历“漫漫严冬”。

在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看来,让IBM深陷业绩下滑境遇的背后,有其主营业务如IT硬件、软件的市场需求逐渐进入饱和状态的因素作用,而市场中的后起之秀也对IBM造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包括IBM、惠普、戴尔在内的传统IT硬件企业都会面临巨大挑战。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最关键的原因是硬件技术发展速度过快,尤其是在传统PC市场,该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移动终端市场这个趋势也正逐渐显现,纯硬件公司都将面临巨大的困境。”唐欣如是说。

面对这样的困境,IBM也一直在尝试走出低谷,只是效果不佳。

王宁远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若要挽救公司业绩,阻止下滑趋势,IBM亟需转型。“公司固有的发展理念、模式以及管理框架、人才储备等难以支撑云计算、大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IBM必须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营收连续下滑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21日IBM公布第二季度财报时,已经有分析师预计,在2016年第三季度以前,IBM都无法改善业绩下滑的窘境。

业内分析认为,第二季度的营收下降缘于IBM花钱处理了诸如半导体这样的亏损业务,将其交给其他公司接管。虽然IBM所押注的云计算、安全软件等业务增长了20%,但并未抵消处理亏损业务所造成的损失。

对此,IT行业认为,这与近期IBM处于转型调整期有关。当时IBM也对外宣称,营收下降多数与剥离业绩不佳部门有关,且还遇到汇率问题。

然而,在进入第三季度后,财报依旧不容乐观。按照业务划分,IBM第三季度全球技术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0%,至79亿美元。其全球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3%,至42亿美元。按照IBM首席财务官马丁·施勒特的说法,新兴市场需求衰退是第三季度营收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悉,第三季度,IBM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几大新兴市场的合计营收下降了30%。而目前,IBM超过一半的业务营收都来自于海外。

路透社在相关报道中分析指出,IBM继续剥离低利润业务影响了营收,而强势美元亦给其业绩造成压力:鉴于IBM一半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强势美元让IBM的业绩继续承压。

除了货币波动外,马丁·施勒特称,咨询业务和存储业务的疲软也是营收下降的原因。

针对IBM陷入业绩下滑的泥潭,《商业价值》杂志在之前的封面文章《如果大象不再跳舞》中就已提出了种种质疑与担忧:“软件增长不理想、服务优势不再、硬件下滑明显,IBM确实站在了关键时刻的十字路口。”

文中还提到,用户的需求在变化中不断扩大,IBM可施展的空间看起来却越来越小。这是IBM掌舵人罗睿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过去这么多年,IBM的“EPS为纲”只解决了“节流”的问题,却一直未能有效打开“开源”的大门。

竞争腹背受敌

不可否认,如今罗睿兰面临的转型压力,一点都不亚于IBM前任总裁郭士纳。她需要带领这头“大象”走出目前的泥潭,并迅速奔向互联网化这块“肥得流油的土地”。

2013年以来,IBM先后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软件部署规划。2013年6月,IBM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SoftLayer;2014年初,IBM宣布进一步投资12亿美元,在全球新建15个数据中心。

不过,这样的转型并没有给IBM的业绩带来多大改善。2014年底,该公司债务已经高达408亿美元。

由于转型陷入困局,去年9月底开始,IBM便不断出售业务以及削减员工。首先是x86服务器业务最终以2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联想,退出了低端服务器这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去年10月,IBM又把半导体技术业务出售给GlobalFoundries,并在未来3年里向GlobalFoundries支付15亿美元的现金。后者接收了IBM的芯片制造业务,以及5000多名IBM的员工。

在IBM看来,公司的转型有了初步成效,云计算等新业务的营收正在增长。今年第三季度,“云即服务”的年运营费用增至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而在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该数字为31亿。

业内人士认为,IBM正将注意力放在安全软件、云服务和数据分析等前景明朗、拥有较大增长潜力的领域,进而将自己原先依仗的服务器,尤其是低端服务器,以及收银机和半导体业务出售。但从结果上来看,这些新型业务虽然在今年第三季度一共增长了17%,但依然不能弥补剥离旧业务带来的损失。而且相比其他的云服务提供商来说,这样的增长速度也不算快。

王宁远认为,目前看来,IBM确实在转型上付出了较多精力,但效果不佳。“IBM在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自有专利较少;另一方面,公司固有的发展理念、模式以及管理框架、人才储备等难以支撑云计算、大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

唐欣也认为,行业定位决定了市场困境,IBM还是需要向其他产业转移才能够扭转现在的颓势。

“而且,在云计算方面,IBM除了要面对亚马逊、微软等云计算大厂商的竞争,又要面对惠普、思科和甲骨文等处于转型阶段的厂商,甚至还面临Salesforce这些迅速崛起的初创企业的竞争。”孙永杰说。

转型困难重重

“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转移,不仅IBM,所有传统IT厂商都进入了寒冬期。”王宁远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包括索尼移动、HTC等全球知名IT企业均遭遇了业绩压力,而裁员成为减少成本的最有效办法。

新一轮全球IT行业裁员大潮更是预示了行业环境的严峻性。

几个月前,微软公司证实将关闭位于芬兰的前诺基亚手机产品开发部门,并最多裁员2300人,而这次裁员是此前该公司宣布裁员7800人中的一部分;正在重组经营的夏普公司宣布,已征集到的3234名自愿退职者在9月30日退职;英特尔也在今年6月证实,由于销售业绩低于预期,作为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展开新一轮裁员。

美国《连线》杂志曾评论称,在云计算大潮的冲击下,戴尔、EMC、惠普、思科、IBM和甲骨文等传统科技公司已成为“行尸走肉”。

而造成如此境遇的,是IT行业软件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硬件价值越来越低的共同因素在作用。

纵观惠普、戴尔和早些年的Sun,下滑或衰落无一不是受硬件的拖累。

采访中,唐欣告诉记者,如今,行业步入寒冬的最关键原因是硬件技术发展速度过快,造成了一种类似“谷贱伤农”的悲剧。在综合用户体验中,硬件设备的进步所带来的贡献越来越小。即使是较长时间以前的工艺和技术,也能够满足主流的应用。

“随着摩尔定律逐步失效,软件、设计、创意等成为决定用户体验更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们并不像硬件技术发展那么快,所以能够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唐欣告诉记者,这个现象在传统PC市场已经非常明显,移动终端市场这个趋势也逐渐显现,纯硬件的公司都将面临巨大的困境。

因此,眼下的传统IT行业整体都在往云计算方面布局,无论是IBM,还是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都在寻求解决方式。

但是,做云计算要面临的挑战也很多。

“云计算意味着低价低成本,一般企业用户采用云计算可以降低IT成本。”孙永杰表示,采用低成本的云计算,对于企业用户是好事,但对IT厂商来说,却对传统的软件、服务等业务造成一定冲击。

而且,对于IBM、惠普等传统IT巨头来说,云计算造成的问题根源在于“创新者困境”。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外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还是国内的阿里云,都不是高利润率业务。为此,这些云计算巨头需要建设所谓的“超级数据中心网络”,容纳尽可能多的客户,实现规模效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公有云就像是沃尔玛等大卖场,需要规模化的覆盖和精益的管理,才能在微薄的利润率基础上实现较好的盈利。

然而,进行这些投资势必占用公司的内部资源,侵犯了核心业务部门的利益。由于新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小,因此在企业内部博弈中往往缺少话语权,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核心业务牢牢把持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为传统IT业巨头从来都不是低利润率业务的信奉者。要想打破这些常规,发展创新业务,就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动力。

微软在这一点上可谓壮士断腕:一方面,宣布了Windows10的免费升级计划,忍痛割掉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为了扫平公司内部的阻力,微软前CEO鲍尔默“被离职”,微软董事会选择了具有云计算业务背景的纳德拉为接班人。

因此,《连线》杂志评论认为,显然,创新者困境是一些IT巨头的致命弱点,也是转型的关键。尽管这些传统科技公司现阶段仍然可以获得大笔收入,甚至不时能冒出新概念。“但只要创新者困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它们的长期前景就不会太光明”。

巴菲特增持

发展环境严峻,竞争升级,蓝色巨人IBM的未来是否真的一片迷茫?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唱衰这头巨象的未来。就在资本市场普遍对IBM转型持怀疑态度时,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在上个月逆市增持了IBM的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在职业生涯从未投资过科技股的巴菲特,2011年宣布开始建仓IBM股票。巴菲特在今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本人IBM股票的持有成本是170美元/股。

截至今年6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IBM共计8.12%的股票,是IBM最大的持股股东,持股总计达到8000万股。按照目前股价149美元计算,大概亏了16.8亿美元。

媒体报道指出,巴菲特当年投资IBM时曾列出了投资该公司的数个原因:第一是相信IBM公司的管理艺术;第二是相信公司有能力实现5年目标。但实际上,IBM后来很快放弃了5年盈利计划。

不过有媒体报道,巴菲特曾在公司内部就IBM的问题进行过讨论,最终认为IBM在政企等高端客户中深耕多年,有巴菲特最看重的“连续稳定性”,可供长期投资。

有许多投资人认为,投资股票是投资公司,更是投资趋势。巴菲特至今依然在沿用传统行业的投资思维,他对英特尔的投资也说明了这点。因此,巴菲特的加持无疑让外界对IBM的未来提起了几分信心和希望。

王宁远告诉记者,近期IBM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这样的战略举措对于挽救IBM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中国网络覆盖率、普及率已经较高,互联网发展基础较好;另一方面,中国正在进行互联网+发展战略,市场对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需求量非常大。”王宁远认为,如今IBM能否挽救其低迷的业绩,需要视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而定。当前,中国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最终传统IT巨头还应该积极转型、加强创新,对市场趋势有敏锐的把握”。

一位不愿具名的IBM企业咨询服务部前中层管理者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也指出,从罗睿兰正在推行的变革来看,“只要华尔街有足够的耐心,IBM一定能走出暂时的低谷。这家公司有转型基因,有足够的人才资源,在产品和能力上也都有非常好的基础。如果IBM在互联网化转型中闯不出一条路径,那只能说明那些传统的企业级IT公司都将进入衰落地带”。

因此,有媒体观点指出,现在看低IBM还为时过早,该公司最近还在芯片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同样,认为IBM出现转折点也为时过早。因为只有该公司业绩停止下滑,才能被视为真正的转折点。

或许真如巴菲特所言,“IBM股价一定会涨,但可能需要5-10年。”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