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添“新军”区域创新链逐步形成

2016-06-21 16:00:00

 

来源:

6月20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添“新军”。福(州)厦(门)泉(州)及合(肥)芜(湖)蚌(埠)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至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已扩大到了16个。专家指出,近来,我国加快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这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创新的强烈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东中西部的全面布局及区别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中创新元素的更快发展。同时,我们应充分把握这样的机遇,利用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含金量”。

加速布局创新“试验田”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其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重要平台。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通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聚集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强化先行先试,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以来,有效发挥了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对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推动市场主体及体制机制创新有着显著的作用,这正好契合了我国经济对于创新的强烈需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时期,很多市场主体及不同区域都有着转型升级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加快布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顺势而为,既可以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又可以为市场主体的创新提供引导。”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相比于2009年到2014年的6年内设立5个示范区,去年至今,不到两年时间里,已经有11个示范区获得批复同意设立,包括2015年的长株潭、天津、成都、西安、杭州、珠三角6个示范区,还有今年的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福厦泉及合芜蚌5个示范区。

区域创新链逐步形成

仔细梳理已经设立的1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区域看,我国东中西部已都有布局。东部是我国较早设立示范区且数量较多的区域,当前16个示范区中有超过半数位于东部地区。但随着中部的武汉东湖示范区和西部的成都示范区设立,长株潭、西安、郑洛新、合芜蚌等示范区也随之开始不断壮大中西部区域创新示范区的规模,中西部区域的创新链条正在逐渐形成。

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已成为重要方向,而中西部区域的创新发展则不容忽视。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表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注重把握突出“东转西进”布局设想,既促进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升级,又推进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

“相比于东部区域基于产业发展规律的转型升级创新布局,中西部区域则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特点推动创新发展。”赵锡军说,在中西部区域的创新链中,一些地方能够满足相关高端产业的发展条件,这些地方就可以直接进行更高端的产业建设,如农业,中西部区域中有些地方就可以直接搞生态、有机农业。通过这样的创新布局,中西部区域就可以在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把握机遇增强新动力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加快建设将有助于我国完成“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而随着创新不断在我国经济中“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将会出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指出,在新经济中,中国将创新放在核心位置,这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得民众能够更多地从中获益。

事实上,创新型元素正在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含金量”。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1%,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8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27.7%;5月份,创新主体继续大幅增加,新增企业主体48万家左右,每天新增加约1.6万家。高新技术、创业、新兴产业等新动能都在加快积累。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表示,世界正从行进中看到“创新中国”,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为了充分把握住当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时机与机遇,需要特别重视两大方面:一是对经济中战略性、关键性元素的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不能仅限于某项单一技术或产品的创新,还需要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二是要强调全员参与,仅靠政府部门推动无法实现全方位的创新,要广泛动员包括企业、社会机构、个人在内的各类力量,目前国家推动的双创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需要加强落实。”赵锡军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