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高赐威:“十三五”时期我国应如何大力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

2016-12-21 12:07:00

 

来源: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于11月7日发布,文件提出“大力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11月23日,东南大学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高赐威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应如何大力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畅谈想法。他认为,市场和技术是掣肘需求响应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方案自然也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破题。

需求响应有待市场机制的介入

中国电力报:《规划》在电力需求响应方面体现了哪些亮点?

高赐威:我认为主要有2个亮点:一是对储能技术的积极推进。储能技术作为需求响应的关键技术,大容量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的推广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此外,《规划》的最大亮点在于将“市场交易”数据作为数据支持的大环境来考虑,市场的主要职能是优化资源配置,需求侧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表明资源配置不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机制的介入是必要条件,将市场数据考虑在需求响应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电力报:电力需求响应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尚需完善?高赐威:是的,我相信,这在“十三五”期间将有较好推进。市场机制的建立是系统工程,目前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激励不足。如江苏实行的尖峰电价在高峰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增加一毛钱,是否能真正有效调动用户响应的积极性存疑。市场机制将使分时电价、尖峰电价、可中断负荷等需求响应项目的制定和实施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希望“十三五”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机制,使需求响应项目能够通过提供辅助服务直接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市场竞争获得价值发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电力报:针对上述问题,此次《规划》也提出“建立健全基于价格激励的负荷侧响应措施”以及“探索实行可中断负荷电价”等办法,对此,您怎么理解?

高赐威:“建立健全基于价格激励的负荷侧响应措施”主要针对大部分需求响应是基于政府或电网补贴而言的,因为政策性补贴很难直接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补贴多了会造成无效资源配置,补贴少了需求响应效果低于预期。实践中,补贴往往不足,当用户觉察到需求响应不足还会启动有序用电,从而被迫接受需求响应项目,甚至会使需求响应成为一种变相的有序用电。只有充分利用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基于市场来制定价格和激励,才有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