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IPO加速并非创业板调整命门 “解禁即减持”频繁出现

2017-01-20 16:22:00

 

来源:

2016年1月16日,A股市场出现剧烈震荡,两市个股普跌。其中,创业板指数盘中一度暴跌逾6%,一度跌至1783.74点,并创下自2015年9月15日以来的收盘新低。对此,有部分观点认为是去年以来新股加速发行导致A股市场出现回调走势,并且市场上开始出现呼唤放缓新股发行脚步的声音。不过,从融资规模来看,新股发行对行情影响有限,来自解禁股的抛售压力恐怕更值得关注。

新股发行提速引发市场关注

新股加速发行是刘士余主政证监会开始的。2016年年初,刘士余上任伊始时对注册制作出表态:“作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股票发行注册制要搞,但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不能单兵突进。”随后的近一年时间,刘士余开始大力整治资本市场乱象并着力恢复A股融资功能。

恢复股市融资能力,必须要做的就是消除IPO“堰塞湖”,也就是加速发行新股。A股自2016年10月开始稳步上涨,IPO也在同步提速。从总量来看,2016年IPO募资总额为1633.56亿元,是自2012年来的新高。到了今年1月份,监管层以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节奏推进新股发行,仍然保持较快的发行速度。

IPO加速最大的影响就是壳资源价值被极大的削弱,所以创业板去年12月以来出现了显著调整。此外, “稀缺性”曾是创业板高估值的重要支撑,随着与存量创业板公司属性相仿的新股不断上市,将会明显分流创业板的资金,降低其估值溢价。不过,从股民的看法和部分专家的解读来看,不少人将大跌的原因归咎到最近IPO发得太快。因此,有解读认为,新股发行过快,导致市场“失血”,以及对于未来市场扩容引发估值下移的担忧,是此次下跌的主要原因。1月16日创业板出现大跌,这种声音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定增和解禁股减持不容忽视

新股加速发行客观上确实对A股市场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更加不容忽视的是再融资以及大小非减持对A股市场的伤害。再融资指的是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即定增,是当前再融资比较普遍的方式,在再融资规模中所占比重也很大。

为了加快新股发行,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上市融资,证监会对每家IPO公司的融资额度进行了严格控制,因此也造成了这些IPO公司募资不足的问题。因此,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一些新上市公司上市几个月就开始再融资,而且其再融资额度远远超出首发融资的额度。此外,由于新股加速发行带来限售股的急剧增加,股市因此成了大小非套现的提款机。面对众多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的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股市将进一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小非套现压力。

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6年的11年间,IPO募集资金总额为21504.49亿元,定增募集资金总额则达到了59793.91亿元,前者仅占后者的3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以定增为代表的再融资渠道是过去11年A股市场的主要融资手段。还有这样的一组数据,2016年12月A股解禁约3700亿,其中来源于IPO的解禁金额不到千亿,而定增解禁金额达2800亿。

更可怕的是最近两年A股再融资规模出现了急剧扩张,每年的再融资金额已经是新股融资金额的10倍。如果这些再融资的发行对象在解禁后集中减持,那么对A股供给端的冲击将远大于新股发行。数据显示,2017年A股全市场解禁市值将达到29066亿元,比2016年的22973亿元增长约26.5%。

“解禁即减持”频繁出现

从历史经验来看,解禁规模往往与减持规模具有较高的同步特征。在A股市场上,“解禁即减持”的行为正频频发生。数据显示,2016年有近10%的股东在股票解禁后一个月内抛售股票。以奇信股份为例,2016年12月21日,持有奇信股份900万股的第五大股东苏州国发宏富创业投资企业计划未来6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900万股。奇信股份于2015年12月22日登陆中小板,刚刚在2016年12月22日迎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解禁时间一到,创投股东马上就宣布要清仓减持。

2016年12月8日,读者传媒公告称,公司股东光大资本将减持公司股票不超过12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4.38%,该部分股份将于12月12日起正式上市流通。随后一周时间里,股价下跌16.75%。

值得关注的是,定增股解禁到期后,如果参与方浮盈丰厚,参与定增的公司大股东和机构减持意愿最迫切。数据显示,在2013年初以来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中,截至2017年1月4日,有288家累计769笔定增方案的参与机构浮盈超过一倍。其中定增限售股将于本月解禁的就有15家,解禁后套现动力足,值得警惕,如利欧股份、达华智能和淮油股份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