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中国已出现“过度金融化”苗头

2017-03-20 09:09:00

 

来源:

“从金融风险来看,(中国)应该关注过度金融化的问题。从全国来看,(已经)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苗头和趋势。”

2017年3月18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董事长易会满如上表示,并进一步分析称,从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来看,无论是经营规模、经营质量、经营利润,还是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这些指标都非常健康,相比全球银行业的数字,还是非常优良的,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基础。但单纯从金融风险来看,应该关注过度金融化的问题。从全国来看,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苗头和趋势。

在易会满看来,如果过度金融化,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比如,造成金融行为的偏差和异化,容易快速积累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间的相互传染,甚至可能发生市场的踩踏;也可能造成部分金融资本空转,脱离实体经济这个本源,并对社会资金产生虹吸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造成实体经济的缺血;还有可能造成投入产出、金融货币效率的梗阻。

对此,易会满分析称,目前中国过度金融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占GDP的比重快速提升。在经济值中的比重,金融是8.3%。2000年-2005年的比例是4.4%,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是社会上出现了一哄而上办金融的现象。各类的新金融、准金融、类金融遍地开花、五花八门,有牌的、无牌的;线上的、线下的;债权的、股权的;专业的、跨业的,非常多。这种景象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出现的。

三是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体内循环,脱实向虚,特别是同业、理财、资管、票据,存在杠杆过高、链条过长、关联过于复杂,造成整个的资产负债表畸形。有些中小银行,表外超过表内、同业超过存款,像这种资产负债表是非常脆弱的,不仅虚增了银行的利润,而且抬高实体经济的成本。

四是部分实体企业片面强调产能结合。很多企业做金融,这非常正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的倚重和扩大金融板块的比重,可能会导致金融行为的虚拟化、投机化,会带来企业文化的异化,阻碍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及管理和技术的创新。

易会满指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社会有需求;二是现在存在着所谓的金融创新,处于监管的边缘和空白地带,处于监管真空;三是当前实体经济比较困难。因为市场经济的作用,钱总得找地方去;四是新技术的运用。

他认为,面对这种情况,一是应该进一步加强金融立法;二是加强审慎监管和协同监管;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转型创新;四是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五是加强消费者教育。

“总体来看,国家对此非常重视,马上要出台资产管理的管理办法。我相信只要国家重视,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过度金融化的问题。”易会满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