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山东打造文化软实力 精准发力主动对接市场

2017-05-03 09:07:00

 

来源:

1日,2017第四届济南国际合唱节系列文化惠民走进基层活动顺利收官,为济南市五区内不同学校、村镇、基层单位带去了丰富的文化培训与艺术交流。忙碌过4届合唱节的济南市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雷,已经把这项公益性质的工作带入了常态化的组织筹备过程。

文化大省山东,如今正一步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与民众距离最近的文化惠民系列服务中的“文化服务”项目被列为重点。山东省文化厅厅长王磊说,“把文化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需要逐步满足个性、多样化需求,从文化服务供给源头做文章。”

“文化惠民一直是山东的拳头产品,实施6年来成效显著。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们筹划合唱节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合唱这种形式,让更多的群众能够站上国际舞台,传播属于山东、属于济南的合唱正能量,为打造现代山东增加软实力。”陈雷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在济南市市中区老干部艺术团团长陈立英的指挥下,完全自发组织的合唱队伍,在手风琴的伴奏中,完美地演绎了一曲《再见啊朋友》。“我们都热爱唱歌,从一开始的自发组织,到后来积极备战合唱节,比赛让我们的合唱组增加了凝聚力,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改变。”陈立英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多年来,很多地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也建立了很多公共文化设施,但有时候投入和效益是不对等的,效益不明显。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走茶凉”现象:活动一结束,工作人员一离开,把“文化”也带走了。

“文化惠民活动重要的是把文化留下来。尤其是需要有大家一起来组织和经过长期磨合的合唱这种形式,就需要通过种文化这个办法。”济南市市中区文联副主席付修红认为,“种文化”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多年运作的济南市国际合唱节这个载体,大力培育山东本土文化人才,播撒“文化种子”,也为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动力。

“文化活动不是让老百姓被动观看,而是鼓励老百姓成为主角,鼓励他们全面参与,形成乐于参与的公民意识。要使一个地方的文化活动丰富起来,为老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食粮,一定要依靠当地的文化爱好者、文化工作者。在今日的培训活动中,我们就请到了山东优秀的指挥家、合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这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群众文艺爱好者来讲,是把文化种下去,把文化落到实处的最佳方式。”陈雷表示,从第一届济南市国际合唱节开始到现在,参与人数已达5万人。把一次性的“送文化”变成常态化的“种文化”,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内心的满足和持久的幸福感,济南市国际合唱节不仅在打造山东合唱产业,更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叫好更叫座”

“5月份开始初赛,今年的报名队伍又增加了一倍,前来参与比赛的境外合唱队也呈现出了高水平的态势。”陈雷细数了2017年济南市国际合唱节受邀前来的合唱队,德国奥格斯堡的城市合唱团、以色列卡法萨巴合唱团都将由市长亲自带队前来参与比赛。陈雷认为,这样高水平的合唱队将为山东的文化市场带来较大的观众流量,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对于已经连续举办4届的济南市国际合唱节来讲,如何进一步深化影响力,实现“叫好更叫座”,陈雷也希望主动对接更大范围的观众和市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市场的反响。

“当下的文化消费市场已呈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需要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增强影响力,作为运营者和执行者就需要用好市场这只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研究院品牌部主任方行川表示,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要主动对接文化市场走势和观众现实需求,并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在“问题导向”中用更加优秀的作品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从而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注入推动力。

伴随着4年的国际合唱节运作,陈雷认为,文化惠民要“精准”发力,不仅有赖于演出要顺应时代潮流、紧贴发展实际,而且更应契合人们对于文化的利益诉求。

“我们将这些合唱节目带入寻常百姓家就像是厨师为老百姓做好文化大餐。对于合唱爱好者来讲,能够接触到世界顶级的合唱队伍,机会难得,通过合唱节平台,群众演唱也可以登上国际舞台。”陈雷与各位专业导师在前期的走访、培训和调研中,也在力争让2017年合唱节演出的观赏性、艺术性、吸引力更佳,并且逐步提升群众合唱队伍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