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香港玩具制造商探索转型之路

2017-05-22 17:06:00

 

来源:

近70年前,林亮制造了香港第一只塑料小黄鸭,如今他在中国内地的工厂大量生产各种玩具产品,从变形金刚到培乐多。但伴随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伴随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偏好转变带来的产业碎片化,这位93岁的玩具界泰斗担心,香港可能失去其几十年居于全球玩具行业中心的地位。“我们创业时一无所有,只有双手和斗志,”他说,“我认为,未来5至10年,我们仍有一些好机会,但代工制造业务正在下滑。”

上世纪70和80年代,“香港制造”的玩具——从《星球大战》和《特种部队》中的战士玩偶到魔方和玩具喷水枪——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玩具制造逐步转移至毗邻香港、但工资低得多的广东省。但林亮、“玩具大王”蔡志明等香港人仍然控制着这些内地工厂,为孩之宝、美泰等全球玩具行业领先企业加工大部分产品。香港玩具厂商会会长谭祖德估计,全球约三分之二的玩具由在内地运营的香港公司制造,这些工厂总共雇用了数十万工人。

根据数据分析公司NPD的数据,全球玩具行业价值约900亿美元,去年在全球最大市场美国的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虽然自2011年以来玩具销售一直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但林亮的永和实业、蔡志明的旭日实业等香港传统玩具制造商仍面临持续的压力。 一边是内地低成本竞争对手迎头赶上,一边是客户挤压利润率,并在过去10年发生一系列产品召回及工人受虐待丑闻后,要求香港玩具制造商执行更严格的安全性和劳工标准。“香港公司在商业伦理方面有很好的声誉,我们的国际伙伴信任我们尊重他们的知识产权,”另一家行业游说组织香港玩具协会主席、玩具企业家汤诚正说,“但价格压力巨大,内地企业最终将赶上。”

香港玩具制造商也受到了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影响。美国约三分之一的玩具都是与好莱坞大片、电视节目或电脑游戏相关的授权产品。

但是,虽然《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老品牌几十年热度不减,但《冰雪奇缘》、《愤怒的小鸟》、寻找多莉等新品牌的生命周期却要短得多。

“流行的授权产品很少能持续几年,因为现在的选择太多了,”汤诚正说,“《冰雪奇缘》火爆了两年,而《口袋妖怪》的热度只维持了3至6个月,而且并未带动多少产品销售。”

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彩星集团有限公司,这家香港上市的公司生产《忍者神龟》动作玩偶。取决于电影上映的时间安排,该公司的销售额近年大起大落。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越来越长时间被使用,是玩具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面向6岁以上儿童的公司,如今这些儿童在电子产品上花的时间更多。

伟易达等香港玩具制造商的应对之策是生产智能玩具,例如,旨在促进早教的简易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表。

更为传统的制造商——例如仍随身携带第一只塑料小黄鸭模子的林亮——仍然坚持做自己拿手的产品。“中国有几亿儿童,他们不能都去玩电脑游戏,”林亮说,他正在针对内地市场推出一款新的塑料小黄鸭。

但汤诚正表示,对香港玩具制造商而言,唯一可持续的未来是进行品牌运作和营销,而不能只做代工,要向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主导全球玩具出口的日本企业学习。

“如今,这些日本企业对全球文化有很大影响,”他说,“未来,我们不能只为乐高、美泰和孩之宝代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