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国内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发展的“阵痛”

2018-11-26 09:56: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生产成本水涨船高,叠加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发展的“阵痛”。多重压力下,国内制造业如何实现跨越发展?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深圳证券交易所2018年“走进上市公司”活动调研组来到国内“中部崛起”核心城市武汉,对当前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现状和迫切诉求进行了深入了解。

在多日的实地探访交流中,记者发现,当前国内制造业企业在展现出令人欣慰的发展“韧劲”同时,也面临来自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以及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及进行科研创新是诸多企业最为迫切的诉求。

成长中的“阵痛”

11月初的武汉江夏,天气已经明显转凉。在海波重科的厂院外,来往不断的工程车辆和远处林立的塔吊却展现着国内基建市场火热的一面。依托过去几年国内基建市场的巨大需求,从事桥梁钢结构制造的海波重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它不仅是江夏区第2家上市公司,更是创业板上为数不多的“重资产”企业之一。

“企业规模做得大了,胆子反而小了。”海波重科董事长张海波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6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后,来自客户的订单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但公司的经营成本也在增加,今年以来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钢铁价格上升明显,由于公司的应收账款账期较长,公司在原材料采购垫款较大,由此导致公司财务成本上升明显。

在距离海波重科15公里外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内,民营军工企业高德红外同样也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上市以来,公司的募集资金前期主要用于了固定资产的投入,如今随着公司多条产线开始量产,流动资金的压力开始凸显。”高德红外董秘陈丽玲表示,随着军改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地,公司订单的研制生产任务逐年增加,由于军品订单的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随着公司科研项目不断深入,对公司产业化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能力构建的过程中,资金缺口明显、融资需求迫切。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制药企业,海特生物的压力要来自于“人”。“目前我们的产品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到25%以上,并呈逐年上升态势。”海特生物董事长陈亚表示,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目前对高素质、管理型人才需求巨大,薪酬涨幅在公司各项成本增长中居前,五险一金也随着职工薪酬提高逐年提升,随着明年国家开始执行社保新政,预计这部分的增幅占比会进一步提高,预计明年公司工资支出将增加20%至30%。

压力不仅来自内部,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也在增大。“当前光通信行业正面临技术产品升级的节点,外部竞争进一步激烈,行业毛利率有所下滑。”在国内最大的光通信器件供货商光迅科技,公司财务总监毕梅告诉记者,近年来光电子器件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一方面不断为光电子器件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光电子器件厂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果公司在科研开发上投入不足,技术和产品升级跟不上光通信技术升级的步伐,公司的竞争力将会下降,持续发展将受到不利影响。

多举措“谋变”

在调研过程中,面对企业当前遇到的各种困难,“改革”成为企业管理层嘴中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积极多举措“谋变”正成为这些企业攻坚克难的共识。虽然当前相关制造业公司正在遭遇程度不一的发展“阵痛”,但这些企业表现出来的发展韧劲让人印象深刻。

在高德红外产品展厅内,记者发现,除了公司传统主业生产制造的红外热成像产品外,一枚枚规格齐全的红外芯片格外亮眼。高德红外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公司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条从底层核心零部件,到产品研发量产的全产业链条。

“公司已经不再仅仅是红外产品的生产商,未来将转型成为武器系统的供应商。2017年度,公司芯片销售金额达到3.08亿元。”陈丽玲介绍,红外热成像产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国内大多数红外热像仪生产厂商研发实力薄弱,许多厂商实际是国外产品的代理或系统集成商,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公司多年来着力从底层技术研发做起,攻克了产业底端的核心器件的研发制造,如今随着公司晶元级封装工艺的技术突破,百万级批产能力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

与高德红外坚持自主研发的路径有所不同,海特生物正在探索一条借助资本市场加快研发创新的道路。“民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勇于创新,目前公司正在小分子化药和生物创新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并在探索更加有力的激励机制。”陈亚介绍,今年以来公司以自有收购了医药研发平台汉康医药,夯实了公司在创新研发方面的能力。此外,还在探索以分布式的股权收购的方式投入生物创新药,一方面可以减少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加快研发进程。

作为一家“重资产”的高新科技企业,海波重科的研发创新更多体现在应用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针对市政高架桥梁的特点,研发出多种创新性的施工技术和装置,并将以往跨江、跨海钢结构、桥梁工程丰富的施工经验应用至城市高架桥梁的建设中。”张海波介绍,表面上看,海波重科是重资产的桥梁钢结构制造供应商,但事实上决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还是管理积累、技术研发方面的“软实力”,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海波重科着重加强了工程、财务类管理和工艺技术的积累和创新,在取得业绩成果之外,还形成了一批处于业内先进水平的应用工程技术研发成果,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和数十项非专利技术。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