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医疗明星企业突然休克 蓝海之略爆雷致数百家公立医院背巨债

2018-12-27 11:36:00

 

来源:第一财经

在互联网改变商业模式的大潮下,企业不盈利、巨额补贴用户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医疗领域却有例外。曾与上千家县级公立医院合作建设科室的医疗明星公司、新三板挂牌拟IPO企业蓝海之略(834818.OC),虽然公司项目难以快速盈利,但公司通过借新钱还旧债,快速跑马圈地,撬动了融资租赁公司资金50多亿元。但今年7月,该公司突然资金链断裂,员工纷纷离职,董事长罗志林失联,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数百家医院被租赁公司索债,面临资产被冻结、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蓝海之略的成立恰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被视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顽症的一条市场化解决路径。但业内人士指出,无视医疗资源稀缺的特性,试图用一个模式快速复制到全国就能解决难题,可能欲速则不达。

医疗明星企业突然休克

近年来,一种试图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商业模式一度引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校学者们的兴趣,也受到卫生管理部门高度关注。

清华大学商业模式研究学者把这个模式定义为“医疗生态系统赋能型企业”,并对其展开研究。该模式的创始人蓝海之略董事长罗志林还曾以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客座教授的身份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表演讲,讲述医疗改革下的创新商业机会。

“听完以后很震惊,好像眼前一亮,似乎是一个解题的出路,特别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做一个有益的尝试,”广东省卫生厅一位时任负责人在2013年评价蓝海之略模式时曾说道。

蓝海之略是一家医院管理公司,首创了“医院管理+融资租赁”模式,无偿为县级公立医院提供医疗设备、技术专家,还帮助医院收集患者、打造医院品牌,目的是让基层医院在短期内实现治疗水平和收入的大幅提升。

年报显示,到2017年底,蓝海之略运营有眼科、普通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等16门学科,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682个县的5000多家医院,合作融资租赁公司50多家。

公开信息显示,蓝海之略还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大型招商和募捐文艺晚会,仅从2016年9月以来,就累计在359个县市办过晚会,一时间风光无限。“蓝海之略给我们搭建了高速公路,”蓝海之略陕西省微创首席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腔镜中心主任姚英民在陕西的一场晚会上说到。

2017年,蓝海之略营业收入达23亿元,同比翻番,归母净利润达到4.8亿元,同比增长两倍,以6.25亿元纳税在珠海市排名第四。同年,公司启动IPO进程,进入上市辅导。

2018年6月,蓝海之略在珠海总部承办“2018互联网+医疗健康”卫健委干部培训,来自全国200多名卫健局领导和公立医院院长参会。

没有人会料到,这会是蓝海之略举办的最后一次活动。

就在活动前夕,蓝海之略资金链出现状况,一笔4000多万元的贷款逾期,公司挪用工资偿还贷款,又导致拖欠了员工工资。在接下来两个月里,情况迅速恶化,公司员工纷纷离职,董事长罗志林失联。

如今,公司已官司缠身,深陷员工、医院和融资租赁公司之间的大量诉讼和仲裁中。公司五个银行账户全部被冻结,27处房产被查封。2018年11月,第一财经记者前往蓝海之略总部发现,原本拥有2300名员工的公司只剩下行政部和财务部少数人员留守,公司人员拒绝答复记者的所有问题。

12月21日,蓝海之略主办券商中信建投证券发布提示风险,称蓝海之略因为有经济犯罪嫌疑,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模式创新走上歧途

程敏(化名)是河南一家县级公立医院的院长,该医院服务覆盖县域人口超过100万。

“他们(蓝海之略)抓住医院想发展、但苦于没有条件的心理,找的都是在夹缝中生存的医院。”程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所在医院2017年与蓝海之略签订5年合同。2018年6月,蓝海之略突然终止合同履行后,导致医院被融资租赁公司起诉,要求偿还1000多万元设备款。

县级医院缺乏医生、设备、技术、病源和相应资源

风险爆发之前,程敏对蓝海之略的印象是“怪好的”。

根据合同,蓝海之略帮助该县医院建设眼科,由蓝海之略牵头联系设备商、融资公司、三甲医院和医生集团,为科室注入设备、资金和技术。县医院只需提供场地、科室设备批文,以及医院的财务报表。

只有在科室产生新增收入时,医院才需要给蓝海之略分成。五年后,医院还能白得一套设备和培养好的技术人才。

蓝海之略声称为基层医院提供的闭环服务,来源:蓝海之略公开转让说明书

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支持和邻近医院有案例在先的背景下,程敏决定在这份名为《眼科科室标准化建设与技术、人文建设项目服务协议》的合同上签字。

接下来不到一年时间里,程敏医院的眼科从每月没有什么病人、收入只有1万元,到一个月收入30多万元。

本以为要实现壮大医院的梦想,可就在这时,蓝海之略资金链断裂了,专家团队撤走了,也不再偿付设备的租金,科室运营被迫中止。更让程敏忧心的是,融资租赁公司突然找上门来了。

原来,蓝海之略投入的设备是从租赁公司借款买的,借款协议夹在一大堆合同之中。虽然租赁公司把借款给到蓝海之略,但法律上,医院才是真正的借款方。

根据合同,医院科室新增收入分成四块,25%支付设备租金,25%支付专家工资,25%是蓝海之略的利润,剩下25%留给医院。而在实际运营中,往往科室的全部新增收入都不足以支付租金,因此,蓝海之略一直为医院垫付租金和租赁保证金,使项目得以开展。

蓝海之略停摆后,融租公司开始向医院要钱了。

“蓝海之略把技术力量都撤走了,科室运营不畅,产生不了利润,我拿什么钱来还?”程敏决定跟融资公司“死磕”。

她不认账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设备的合同价格远高于市场价。

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有蓝海之略公司印章的微创和口腔科的设备价格说明文件,其中显示,设备的市场总价为923万元,但蓝海之略卖给医院的价格是1331万元。

为何有408万元溢价?公司解释称,“这是科室的运营服务费用,蓝海之略同医院合作重点打造科室运营与服务能力,同时合作期间蓝海之略为医院担保兜底,承担科室经营的风险。”

蓝海之略董事长罗志林在2018年6月的内部讲话中曾提及,设备融资款里只有40%是真正用来进货买设备。

考虑到医院不用掏一分钱,而蓝海之略又负担了经营的成本和风险,程敏认为溢价有合理之处,她更看重五年后医院获得的改观。

然而,这只是蓝海之略承诺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前提是蓝海之略能够持续运转,一个不断借新还旧的游戏能够继续下去。

一旦蓝海之略断供,即使医院把设备原封不动还给融租公司,也要背上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的“溢价”债务。

数百家公立医院背巨债

目前,有多少家医院受蓝海之略停摆的影响,被融资租赁公司起诉,还没有确切数据。

蓝海之略合作的基层医院遍布全国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和西藏的所有省市区。据该公司在华北的一位大区营销负责人刘文(化名)估计,跟蓝海之略有设备租赁业务的医院数量在1000家以上,大部分合同都未到期。

2017年年报显示,蓝海之略最大的客户是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设备销售金额为8770万元,其次是山东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设备销售金额为6100万元。仅前五家医院的销售额就达3.18亿元,且合同履行都不到一年。

据公开披露的数据,蓝海之略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累计销售额54亿元,这大致对应医院未到期合同规模的总和。

第一财经记者致电数十家与蓝海之略有过合作的县级公立医院,绝大部分都没有正面回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医院都觉得“这事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讲”,不少医院更是选择默默承担还款。

也有医院积极应诉。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查询到6例医院、融租公司和蓝海之略三方纠纷案件的判决结果,其中5例判医院败诉,院方或者赔钱,或被查封资产。今年10月开庭的一起案例中,法院判德兴市中医院支付给荣年融资租赁(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租金、违约金等共计1480万元。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