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碳交易市场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意义巨大

2019-06-21 10:38: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加快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清洁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全面替代。因而,我国必须加快碳市场建设进程,从制度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单位管理、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着力,确保区域碳交易试点向全国碳市场平稳过渡。

碳交易市场,顾名思义就是把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视作“商品”,通过给予特定企业合法排放权利,让二氧化碳实现自由交易的市场。碳市场的供给方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国际金融组织、碳基金、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需求方有履约买家,包括减排成本较高的排放实体;自愿买家,包括出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准备履约进行碳交易的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后,也担当了中介的角色,包括经纪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机构。现在国际倡导降低碳排放量,各个国家有各自的碳排放量,就是允许排放碳的数量,相当于配额。有些国家(如中国),实际的碳排放量可能低于分到的配额,或者由于环保做得好的国家实际的碳排放量低于配额,那么这些国家可以把自己用不完的碳排放量卖给那些实际的碳排放量大于分到的配额的国家。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于2005年4月推出碳排放权期货、期权交易,碳交易被演绎为金融衍生品。2008年2月,首个碳排放权全球交易平台BLUENEXT开始运行,该交易平台随后还推出了期货市场。其他主要碳交易市场包括英国的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ETS)、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家信托(NSW)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也都实现了比较快速的扩张。加拿大、新加坡和日本也先后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

目前,碳市场的运行机制有两种形式。基于配额的交易是在有关机构控制和约束下,有减排指标的国家、企业或组织即包括在该市场中。管理者在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制度下,向参与者制定、分配排放配额,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手段将环境绩效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使得参与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遵约要求。基于项目的交易是通过项目的合作,买方向卖方提供资金支持,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度。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本国减排花费的成本很高,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减排成本低,因此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及设备帮助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的企业减排,产生的减排额度必须卖给帮助者,这些额度还可以在市场上进一步交易。

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可以上溯到2011年,国务院在2011年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并在方案中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随后,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深圳碳市场于2013年6月18日在全国率先启动线上交易,其余试点也先后启动。经过四年多的试点,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12月18日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具体而言,发改委将会同能源部门制定一个配额分配标准,对每一家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进行配额分配。如果一家企业排放量超过能源部门分配的配额标准,就需要花钱,从别的企业手中购买配额;反之,如果企业通过节能减排等技术减少了排放,就可把手中富余的配额出售,由此带来收益。截至2017年9月底,各试点碳市场共纳入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成交量2亿tCO2e(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达45.1亿元人民币。而截至去年底,全国碳配额累计成交4.7亿吨,四季度成交总额突破104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意义巨大,将调动企业对清洁电力的积极性,推动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清洁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全面替代。

首先,碳交易市场将推动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对于那些重点排放单位来说,节能减排技术只是降低碳排放量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说,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开发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来降低碳排放。比如自建光伏发电站,将企业用电转换成清洁用电,该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可以折算成自愿减排量。而且在相关补贴政策下,光伏发电的电价相比于工商业用电来说要便宜很多。如此一来,企业不但可以通过光伏电站用到更便宜的电,而且能够降低碳排放。在碳交易市场成熟之后,企业将会更加积极地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并对清洁能源发电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近年来,以光伏发电、风电、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发电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电力行业,清洁能源的替代作用正在日益显现,而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对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多重利好。

其次,将加快煤电产能退出进程。由于煤电行业是排放大户,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必然会加快煤电产能退出进程。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目标任务,要求2017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2017年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通报《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煤电装机占比将降至约55%。

最后,碳交易市场将促进煤电企业转型。目前碳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的企业为主,其矛头直指碳排放量巨大的煤电企业。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特别严重,即使经过脱硫、脱硝,煤炭的燃烧依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于煤电企业来说,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在发电量需要满足一定标准的情况下,煤电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高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当用尽办法仍然没法达到减排标准时,他们只好向其他企业购买碳排放配额。目前来看,需要花钱购买碳排放配额的企业必然大部分为管理水平低、单位产品排放高的煤电企业。在此情况下,如果煤电企业将运营的部分煤电厂转变成光伏电站或者风电站,改变自身的电力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占比,一切都将迎刃而解。在碳交易市场的推动下,煤电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避免花费过多的资金在购买碳排放配额上,必然会全力提升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向清洁能源电力企业转型。

去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这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实践。当前,全国碳市场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要从制度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单位管理、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着力,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推进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管理,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碳市场的顺利运行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努力做到“五个确保”:确保全国碳市场建设持续稳定推进;确保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安全稳定启动和运行;确保发电行业做好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准备;确保历史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和核查任务的全面完成;确保区域碳交易试点向全国碳市场平稳过渡。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后,碳市场的工作重心已由试点示范转向共同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碳交易试点地区要通过继续深化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试点碳市场制度设计,总结梳理试点经验,在保持试点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全国市场过渡。要按照“先易后难、稳中求进”的工作安排,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推进碳市场建设,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交易,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增加市场活跃度,同时防止过度投机和过度金融化,切实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充分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