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李克强总理考察金融系统传递出哪些信号?

2016-06-23 09:42:00

 

来源: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取得成效,政策层面需要缓解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的风险,包括优先补充资本的政策倾斜。尽管长期放开金融准入管制是必然的政策取向,但短期夯实银行业根基才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的先决条件。加快完善债券市场改革已成未来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民间投资疲软显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改革有待大力强化。通过财团方式来集约资本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如果能落地,对利用社会资本来振兴经济,会产生显著作用。

李克强总理继去年4月中旬考察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金融调控在新常态下要有新举措后,本周一又一次来到金融系统——考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业改革和开放任务都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李克强总理考察金融系统备受瞩目。看公开的调研内容,以下几个信息值得细细琢磨。

首先,李总理强调要“持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各项改革”意味着中央政府当前的重头工作依然是经济稳增长。而稳增长需要加大投资力度,需要银行放贷。

当前,尽管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但经济增长依然乏力。投资自2000年以来首次跌破了10%;消费市场虽然保持了平稳,但距离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仍有很大差距;外贸出口自3月增长11.5%以来已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工业增加值也只是微增。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调整周期,商业银行贷款高出历史水平的适度增长,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需要,还是一种必然。但是,贷款“放量高走”且表现出“脱实向虚”趋势的超常态增长,则是危险信号。这种“增长的危险”与商业银行利润导向异化或固化密切相关。利润主导异化或固化下的贷款“任性”与“冲动”,令我国金融生态的脆弱性大增。

当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对象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并与经济转型所内在要求的产业均衡性调整、行业分散性布局的大方向,产生程度不同的背离。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市场“风险导向”长期策略,正不自觉地让位或者说麻醉于短期“利润增长”目标。贷款对象、期限、利率、币种等错配的状态加重并更为突出,阶段性利润成果很可能成为积累式的未来风险的代价;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加速扩张,伴随的却是实体经济配置效率持续下降。在全部贷款中,进入实体经济企业的贷款比重不断下降,已进入实体经济企业的贷款,单元式和结构性存量“板结”现象严重。新增贷款从实体经济企业回流虚拟市场惯性巨大,加重了市场泡沫;商业银行利润来源对贷款手段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在资产总量快速增长趋势下,业务结构单一的矛盾更为突出。有相当部分中间业务收入,靠贷款利息收入的转移或再分配来支撑和完成。还有,商业银行风险基础机制和管控标准底线受到损毁。凡此种种,正在把商业银行经营引向弃本求末的危险之路。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取得成效,政策层面需要缓解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的风险,包括优先补充资本的政策倾斜,否则政策恐怕无法落地。尽管长期放开金融准入管制是必然的政策取向,但短期夯实银行业根基才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的先决条件。

其次,货币政策基调虽然并未发生转变,但不排除下半年政策调整的可能性。关键在于,“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经济增长依然处于范围区间。但若二季度增长继续回落,进一步偏离全年目标,可能有更多宽松政策出台。

复次,民间投资疲软显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改革有待大力强化。有专家从五个方面剖析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自1978年以来罕见的一轮长周期下行,目前还看不到底在哪里;二是国有经济对民营经济和外资的挤出效应;三是国有企业定位日益清晰和强化,而民营经济定位却日益模糊与僵化;四是对民营投资临时性、救济性的特殊措施没能收到实际效果;五是民营企业对穿越周期的中长期投资信心在弱化。对此,李总理强调引导商业银行满足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助力民间投资。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这对扭转民间投资、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民营资本正纷纷抱团以发展财团经济。本周一,由红豆集团、沙钢集团、协鑫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11家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注册资本86亿的江苏民营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财团经济”为平台,鼓励民营经济联手搞财团,通过财团方式来集约资本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如果能落地,对利用社会资本来振兴经济,会产生显著作用。

再次,加快完善债券市场改革已成未来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当前,随着欧盟、日本陆续实行“负利率”,以及英国“退欧”风险加剧,全球资金进入“避险”模式,以致全球国债收益率一片惨淡。日本国债收益率领跌,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债收益率纷纷刷新纪录低点,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首次跌破零。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以来已上涨13个BP至2.95%,是全球15大经济体中可比国债收益率唯一上涨的国家。我国理该抓住“负利率”的窗口机遇期,通过加速落实债券市场的相关改革,健全债券市场相关交易制度,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我国债市。外资大量进入不仅能促进我国债券市场更健康的发展,还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

今年2月,我国已取消大部分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配额限制,早前还宣布符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的基金公司不需要申请配额,初步解决了境外投资机构面临的额度制约。另外,央行自本月15日起发布国债及其他债券收益率曲线,旨在反映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各期限结构的到期收益率。

最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加速,部分过剩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变差,企业违约所引发的信用风险,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据彭博数据,下半年,我国非金融类公司需偿还2.2万亿债券,其中包括430亿被中国联合资信评估公司评级低于AAA的债券。据瑞银统计,在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下一个债券到期高峰在8月,届时会有约800亿元债券到期,10月和11月将有大约900亿元债券到期。因此,致力于“去杠杆”,管理金融风险,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重中之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