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锂电领域资本布局风云诡谲 外资巨头加速中国布局

2016-10-24 15:31:00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讯:摘要:国内锂电领域资本布局风云诡谲之时,国际企业间的整合扩张也在悄然提速。国际材料企业的合作也引发了国内材料企业对于自身发展的反思。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三菱化学与宇部、巴斯夫与户田的互补合作模式对于国内材料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经新闻网近日消息称,着眼于未来更广泛的整合以及锂电材料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日本三菱化学和宇部工业将于明年4月合并其在中国的电解液业务。

同时,两家公司还将建立对半持股的合资公司,并将共享专利以开发新产品,巩固生产基地。除了在中国,双方还在考虑将美国和欧洲的业务合并。

两家日本材料企业业务整合的一个大背景是,基于规模和成本等优势,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正在扩张,激烈的价格竞争压力之下,三菱化学、宇部已经在中国市场失利。

在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对外发布的《2016上半年国内锂电池电解液企业产量TOP10》中,无一家外资企业入围。

“国外的电解液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基本是陪玩的角色,价格、资源、客服等都不具备优势。” GGII高级分析师高小兵认为,对于三菱化学和宇部而言,整合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其裹足不前的市场现状。

一方面可以控制成本,在国内市场,三菱化学和宇部在价格方面竞争不过国内企业,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能力,两者通过合并,可以提高企业规模化效应,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则可以实现共享专利,各取所长:三菱化学在动力型电解液方面积累较深,而宇部在数码型电解液经验更为丰富,此次合并同时还共享专利,进一步提高其在技术上的优势。

对于双方合作后的市场策略变化,高小兵的判断是,中国电解液中低端产能充足,在高端产品领域竞争相对较弱,合并之后,其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差异化战略定位于高端产品,产品主要针对日韩客户和国内一线客户,未来将会坚持走技术型路线。

事实上,在锂电材料领域,三菱化学和宇部的合作思路也是不少国际材料企业的通用做法。在各自具备自身优势特长的背景之下,涉及相同业务的企业间通过专利共享、产品开发、市场战略协同等方面的进行深度合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国际高端客户的导入抢占市场主导权。

今年8月初,巴斯夫在宣布,将与户田工业合并正极材料领域和其中间品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业务。在此之前,户田工业和巴斯夫已经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生产在汽车锂电池、消费电子品和能源储存设备市场中销售的正极材料及其基础产品。

身居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兼并购储备了正极材料专利技术,而户田工业则是锂电材料领域的巨擘,拥有十多年的正极材料制造经验,因此,二者的合作极具风向标意义。

对于巴斯夫与户田合作的战略考量,高小兵分析认为,巴斯夫可以通过户田的客户资源,快速进入到松下、三星、LG等动力电池的供应链体系,使其正极材料在电池制造环节快速成熟。

而这也是不少国际主流材料企业也的常用策略:一些新的锂电材料推出后,会先让三星、LG、松下等国际一线电芯企业去用,基于双方深厚的技术积累,短期内就可以快速推动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将新材料用到成熟并形成产业趋势之后,巴斯夫与户田会考虑进一步引进到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否则新材料直接在国内推的话,国内企业不知道怎么用,就很难去做推广。”另一家国际化工巨头3M公司一位中国区市场负责人向高工锂电网介绍,他所在的3M公司采用的也是这种策略。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无论是巴斯夫和户田,还是三菱化学和宇部,以至于其它国际材料企业在内,其在中国市场开拓时都普遍采用保守谨慎的策略。

巴斯夫一位负责人坦言,这种策略的主要考量因素是,目前国内技术不成熟,企业也竞相走低成本的价格战。技术不成熟可能意味着国内电池企业对于一些好的材料并不会用,或者在使用中不知道如何将材料的性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因此可能对于国际企业的产品并不买账;而在价格上,国内一开始就直接走的是低价的路线,市场竞争混乱导致利润低下,使得很多国际企业在进入这块市场时会十分谨慎。

新材料在日韩电芯企业使用成熟后,中国企业自然会进行模仿跟随。届时,这些国际材料企业或会考虑采用专利授权的方式投放中国市场,这样既可以规避市场风险,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

据了解,3M公司目前就是将正极材料专利授权给比利时优美科和中国湖南杉杉来进行生产和销售。此外,在进入充分竞争后的市场化后期,这些国际企业往往还会采用和国内企业共同建厂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形成与本土企业形成更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国际材料企业的合作也引发了国内材料企业对于自身发展的反思。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三菱化学与宇部、巴斯夫与户田的互补合作模式对于国内材料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内材料企业目前相互之间的技术合作还是比较少,都是单打独斗,一般都是企业单独进行产业链的延伸,而在同行之间的技术合作、专利授权上进行的还很少。

在动力电池时代背景下,国内企业如果还仅仅停留在各自为战的思路中,未来肯定会被这些国际企业吞噬。相对传统数码锂电池产业链,动力电池对接的是车企,未来产业链会高度集中。无论是对于材料还是电芯企业而言,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竞争更加直接,也更加残酷。在此环境下,如果不进行同行间的深入合作,就很难和这些巨头对抗。

令人欣喜的是,2015年以来,国内一些材料企业也开始尝试这样战略思路,包括格林美与ECOPRO、当升科技与GS Energy等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

高小兵提醒道,国内企业目前的合作更多的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涉及到更为核心的产品技术、市场战略协作等内容。国内材料企业想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彼此应该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同盟,深化合作的层级和深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三菱化学与宇部、巴斯夫与户田的合作具有非常值得借鉴和参照的现实意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