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季晓南:压减央企层级虽有难度但有望完成

2016-10-27 10:10:00

 

来源: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此后,国务院国资委方面也明确表示要加大央企层级缩减力度,破解央企管理层级多、法人链条长、管理效率不高的状况。

央企层级问题由来已久的原因是什么?央企层级及法人链条过长,会造成哪些问题?会否加大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的工作难度?下一步该如何解决?带着相关问题,《国资报告》记者专访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曾是首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主任)。

压缩央企层级不是新提法新部署

Q国资报告: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方面明确表示要加大央企层级缩减力度,破解央企管理层级多、法人链条长、管理效率不高的状况。压缩央企层级是一个新事物吗?

A季晓南:压缩国有企业层级并不是新的提法,也不是新的部署。实际上,早在200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下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就提出,企业集团的母公司结构一般应在三个层次以内。

国务院国资委组建不久就开始关注央企层级过多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压缩中央企业层级。2003年7月,在首次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就明确提出,级次太多是中央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结构一般应控制在三个层次以内。

据当时公布的数据,全国196户中央企业所属三级以上企业有一万一千多户,其中中小企业占了近八成。级次过多、链条太长等原因导致央企管理效率下降,甚至资产归属模糊、管理失控,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监守自盗等许多问题也大都出在三级以下企业。

在提出压缩央企层级的同时,国务院国资委还要求中央企业不要盲目搞多元经营,主业过多的也要压减,原则上也不超过三个。形象地说,就是中央企业纵向和横向都要压缩,纵向层级不要超过三个,横向主业不超过三个。

在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部署工作时也强调,要进一步提高集团控制力。加强总部建设和内部管理体制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建立健全集团化运作体系。

今天,国务院明确提出央企要压减层级,国务院国资委也着手部署和着力推动央企压减层级。从“首创”来说,确实不是新提法新部署,但这次压减央企层级的推力直接来自国务院,应该说,力度更大;压减的目标和时间具体明确,应该说,要求更高,这是以前提出压减央企层级不能相比的。

当然,如果从国务院国资委最先提出压缩央企层级算起,这个问题已经讲了13个年头,如果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下发算起,这个问题已经讲了16个年头。由此至少可以看出三点:一是国务院对央企层级过多的问题十分重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机构也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压减央企层级的问题讲了多年,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个顽疾;三是央企层级过多的问题久拖不决,说明解决起来还是比较棘手的。解决这个难题既要有坚定决心,也要有果断措施。

Q国资报告:国务院方面十分重视央企“瘦身健体”,国务院国资委也多次强调要压缩成央企层级,那么,如何看待压减央企层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A季晓南:压减央企层级的重要性、迫切性可以从多方面来解读,不仅对央企自身的更好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有积极重要意义。

首先,从管理学的一般意义来讲,管理层级过多,法人链条太长,势必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庞大,管理人员过多,加大企业内部沟通的难度和复杂性,集团的决策和信息经多个层级自上而下传递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畅、曲解、失真和遗漏,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动同样也会存在困难,也存在扭曲和缓慢等问题。此外,众多的部门和层次也使得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一个在集团层面显得清晰完整的计划方案会因为逐层分解而变得模糊不清。随着层次和管理者人数的增多,控制活动会更加困难,集团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措施无法得到顺畅传递和有效执行,导致集团管控不力和管理混乱,甚至出现管理失控,如果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制衡等不健全,就会出现严重的管控问题。

其次,从中央企业暴露的问题看,一些央企业出现经营亏损甚至资不抵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就与央企的层级过多、管控不力有关。三九集团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三九集团是国资委成立时196家中央企业中的一家,后来出现严重资不抵债,经营难以为继,经国务院批准,在债务重组后整体并入华润集团。三九集团之所以出现严重亏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目兼并,管理失控,兼并过来的公司下面究竟有多少企业,集团领导都说不明白,搞不清楚,而且兼并过来的这些公司及下面的企业大多是独立法人,享有相当程度的投资权、融资权、担保权等,不仅加大了投资风险,而且盈利了算自己的,亏损了算集团的,导致集团出现严重的信用和债务危机,最终被迫进行重组。

第三,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来看,央企“瘦身健体”是其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管理层级过多、法人链条过长,势必造成央企机构臃肿,冗员问题加剧,不仅降低管理效率,而且加大管理费用,影响央企的灵活性和竞争力。在央企改革不到位,员工能进不能出问题比较突出、企业能生不能死问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层级过多问题的后果就更显突出。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为数不少,但普遍患有“大而不强”的疴疾,部分央企集团存在“集而不团”的毛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层级过多。从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出发,也要下决心解决层级过多的问题。

第四,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来看,中央企业的改革和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驱动力量,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的局面,推进中央企业的“瘦身健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凸现出来。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处于啃“硬骨头”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国企改革红利难以尽快释放,结构调整红利可以较快获得,央企的内部结构性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压缩央企层级不仅有利于中央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运营费用、提升管理效率,而且有利于整个经济加快转型步伐、提高要素效率、增加税收上缴。这正是中央企业“瘦身健体”受到国务院重视的重要原因。

Q国资报告:现在讲的压减层级和国务院国资委组建之初讲的有什么不同?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又该如何区分?

A季晓南:2003年国资委强调压缩中央企业层级,并没有明确区分管理层级与法人层级。国资委多次强调的压缩央企层级,既包括管理层级,又包括法人层级,但主要讲的是管理层级。管理层级与法人层级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但又是有联系的。

首先,法人层级应该理解为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下面有多少属于企业法人的层次。通常讲的企业法人是指符合国家有关法定条件、享有独立民事权利、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法人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管理层级通常是指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压缩管理层级讲的管理层级可以理解为随着组织规模扩大产生的金字塔式管理链条上的各级管理机构或管理组织。

其次,从一般管理学的意义上讲,有多少法人层级就有多少管理层级,这是两者之间的联系,但管理层级不一定是法人层级,管理层级可能是企业法人,也可能不是企业法人,因此,对一个企业集团内部而言,管理层级可能等于法人层级,但管理层级肯定大于法人层级,这是两者的区别。

第三,区分管理层级与法人层级就看金字塔式管理链条上共有多少层级,再看每一层级是否符合企业法人条件,有多少级符合就有多少级法人层级。通常在一个企业内部,各级子公司名义上都应是法人层级,分公司则应属于管理层级,但管理层级也可能既不是子公司也不是分公司,而是一级管理协调机构。

2003年,国资委强调央企原则上层级不超过三级,没有明确区分管理层级还是法人层级,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没有对央企的层级进行精确摸底和统计。此后,随着中央企业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做大,解决层级过多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就淡化了,也就没有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这一次通过摸底发现,管理层级与法人层级有很大不同和差距。现在讲的“央企法人单位有41000多家、个别央企的法人层级达到两位数,管理层级超过5级的有30多家、最多的甚至达到9级”,是经细致摸底后统计出来的,为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提供了更精确的层级情况和数据基础。

上一页123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