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环保行业投资报告:土壤修复行业正处风口

2017-04-25 08:00:00

 

来源:

投资要点

专项资金反映高层意志,预计2017年土壤修复规模为224-280亿!根据2016、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数据,1)大气污染防治专项:2015-2017年分别为107.38、111.88、120亿,近二年增速为4.19%和7.26%;2)水污染防治专项:2015-2017年分别为121.51、131、120亿,近二年增速为7.81%和-8.40%;3)土壤染防治专项:2015-2017年分别为37、90.89、112亿,近二年增速为145.65%和23.23%,其中,在2017年财政预算中,土壤治理专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实现增速为两位数以上的领域。我们根据土壤修复专项资金推测,2017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为224-280亿。目前土壤修复项目主要采用两种模式进行:1)开发价值较高的地块,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为主)将受污染地块交由治理企业治理,治理完成后将该地块以招拍挂方式出让;2)开发价值不明显的地块,以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治理为主。根据我们产业调研的情况,两种模式占比约为6:4或5:5,那么假设2017年两种模式占比维持不变,根据中央专项资金为112亿推断,市场空间将达到224-280亿,相比2016年市场规模(80-100亿)增幅为100%以上。

工业厂房改租赁住房政策背书,有望为土壤修复PPP模式提供借鉴。土壤修复项目由于缺乏运营环节,目前以PPP模式进行的土壤修复项目屈指可数,此次《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后,有望为土壤修复PPP项目提供借鉴,类比PPP项目的一般架构,土壤修复项目的PPP模式可能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地方土地储备中心成立SPV,将工业厂房改造成租赁住房后形成租赁收入,从而满足PPP模式从建设到运营的环节要求。根据该政策内容,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占比一般为15%-25%,我们取平均值20%概算城市工业用地合计1万平方公里,保守假设30%工业用地上的厂房需改建为租赁住房,那么不考虑拆迁、重建成本,仅考虑土壤修复环节,按照我们估算的修复成本为2万元/亩计算,该政策即将释放900亿市场空间,如果将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地下水监测、治理考虑在内,市场空间将在1000-2000亿之间。我们分析认为,一旦土壤修复的PPP模式建立,将彻底解决此前一直阻碍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和商业模式问题,结合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资产证券化,预计土壤修复市场空间释放速度将远远快于市场预期。

华北工业渗坑事件催化,以点带面加速行业空间释放。近日,民间环保组织“两江环保”调查发现,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和天津市静海区内,“潜藏”多处工业污水渗坑,最大一处面积达17万平米,或已对当地土壤和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胁。事件发生后,环保部会同河北省政府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并责成当地政府于9月底前完成治理工作。我们分析此次工业渗坑事件,将为土壤修复行业带来两方面影响:

1)短期来看,4.8亿治理项目将于9月底前完成,严监管、高标准下只有龙头企业可获益。工业渗坑问题存在已久,在2013年环保部严查渗坑、渗井排污行动中,仅天津市就查出92个渗坑,其中静海区18个。治理成本方面,我们结合:一、此次联合调查组负责人、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闫景军描述,“此次渗坑事件主要是废酸违法倾倒所致,一吨废酸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成本至少为几千万”,而官方公布此次村民违法倾倒废酸总量为6.1吨;二、天津市静海区环保局负责人透露,过去几年中,治理14个渗坑共花费治理资金5-6亿。那么,结合二者表述,我们分析认为,当地单个渗坑治理资金约为0.4亿元,此次至少有12个渗坑需治理,对应治理资金为4.8亿。目前,该事件已令当地政府处于风口浪尖,预计在紧接而来的治理工作中将采用前所未有的严监管和高标准,这种高压态势下,只有具备技术、资质、经验、口碑、人员的治理龙头企业才能够进入地方政府的选择范围,而高能环境在天津港爆炸事件后即参与灾后当地土壤修复项目,此次有望率先获益。

2)长期来看,华北工业渗坑事件有望成为行业催化剂,加速土壤修复行业空间释放。此次华北工业渗坑事件反响强烈,从环保NGO反映事件到环保部及时回应均受到民众、舆论强烈关注和一致好评,我们预计在该事件催化下,普通民众、环保NGO等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的热情将进一步激发,结合环保部自去年以来采取的严监管、强执法力度,此前积压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望加速解决,而土壤修复作为其中积压最久、基数最低、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领域,行业空间有望加速释放。

龙头标的获益行业景气度提升,建议关注高能环境。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最高景气度细分领域中已上市最纯正标的,一季度业绩扭亏已释放积极信号!1)业绩层面:此次一季报是公司自上市以来一季度业绩首次扭亏,除了外延(危废子公司+玉禾田投资收益)贡献以外,母公司内生增长显著(去年Q1亏损2000万以上,今年Q1亏损几百万),释放出积极信号。2)订单层面:考虑到:一、从以往情况来看,政府订单往往从Q2开始逐渐投放;二、环境修复类订单经历了前几年的分散式、小规模发展过程后,目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治理型的较大规模订单,因此招投标过程更为规范和严格,落地时点相比以往有所滞后。结合以上两点判断,从Q2开始公司有望进入订单集中落地签约期,我们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市场份额判断,2017年公司有望签下50-70亿订单,为可持续增长奠定根基。3)模式层面:在江浙等发达地区,公司已经与地产开发商合作项目,这种合作模式的好处:一是提前进行风险评估,估计修复成本,利于开发商关于拿地时候地价的谈判;二是污染土地修复好后对于周边地区的示范效应。4)项目进展:环境修复方面,2016年新签15亿订单,除了苏州溶剂厂项目,其他其他全部在今年完成。城市环境方面,泗洪项目2017年年底投运,鹤岗、贺州项目前期手续已经办理完成,濮阳、和田正在办理手续,按照建设工期18-20个月估算,2018年底四个项目全部可以投入运行。预计公司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1亿、6.12亿、8.63亿元,EPS分别为1.21、1.85、2.61元,对应PE分别为28、18、13倍,维持“买入”评级。

相关报告:2017-2021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