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KID告诉我们,为何中国企业难以被世界尊敬?
几乎与红黄蓝幼儿园舆情同步,中国企业VIPKID在北美也遭遇信任危机。VIPKID自称是全球最大的在线英语教育平台,利用一对一线上软件,让中国4岁到12岁的孩子,享受北美外教的授课。据官方宣传,从2017年8月到11月,VIPKID的外教数量从2万人突破3万人。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VIPKID创始人兼CEO米雯娟不无骄傲地表示,“一个月有十万老师来应聘,我们从里面选五千个最好的”。海量的应聘者,低于5%的录取率,看上去可以给投资方和学生家长提升不少信心。但事实上,部分家长向媒体抱怨,在VIPKID上每次外教都不固定,他们发现试课时很满意的老师,在付费后就再难约到。所谓的“纯北美外教”,也加入了澳大利亚等地的老师,口音都难以统一。甚至有学生遇到了年仅15岁的未成年外教。这并不难以理解,如果米雯娟所说一个月有十万老师应聘属实,那么VIPKID每天就要面对3300位应聘者,世界上恐怕没有一家教育机构可以确保这些面试百密而无一疏。在外教数量狂飙猛进的同时,质量似乎只能退居其次。在崇尚雪球式发展,快速迭代的中国互联网领域,VIPKID的做法并不会遭到太多质疑。投资机构更愿意看到企业对估值和利润赤裸裸的追求,为了拿到更好的投资,企业都会拼命讲故事凑题材,最常见的,就是在短时间内烧钱,把量冲上去。在外教数量“大跃进”之前,VIPKID就已经成为了明星公司。在创新工场、红杉、真格、经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光环加持下,VIPKID在互联网教育领域一时风光无二。然而,VIPKID所依仗的“一对一外教”模式,其实早被业内试错多年,发现基本无法盈利。面对这个核心质疑,VIPKID的解释是用户续费率高达95%,而且有65%的客户都是“老带新”而来,总之获客成本远低于竞品,让VIPKID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说法并不能得到业界的认可,因为这超出了英语培训业的常识,VIPKID因此也被质疑存在“刷单”的嫌疑。有业内人士分析VIPKID公布的“双十一”单日营收1.62亿元人民币,以平均客单价1.5万来计算,VIPKID当日成单10800单。VIPKID目前的员工规模为2000人左右,如果其中一半都为电话销售的话,平均每个销售的单日成单量为10.08个,人均销售额16万元,这显然是两个不可能完成的KPI。除了销售情况云遮雾罩之外,VIPKID在运营数据披露上也一贯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此前,无论是VIPKID官方还是创始人兼CEO米雯娟都多次表示,VIPKID2016年完成营收10亿元,2017年预营收50亿元,单月营收过4亿元。然而,在面向海外投资人的融资计划书上,情况却让相信VIPKID神话的人大跌眼镜。据这份今年流传于投资圈的融资计划书披露,VIPKID2016年的其销售额只有9500万美金(约6.3亿元人民币),今年的预营收也只有4.4亿美金(约29.1亿元人民币)。既为融资计划书,就没有压缩营收,自贬发展前景的必要,然而这些数据为何与宣传口径大相径庭,VIPKID一直没有公开回应。或许,中国创业圈已经习惯于夸大数据,人们都见怪不怪,只有欧美投资人才有资格看到更准确的数据。然而,这种风气蔓延,那些踏踏实实做业务,老老实实报数据的企业,就得不到应有的估值,以及融资发展的机会。比如在英语教育行业,不乏锐意进取的创新性企业,但就因为不屑于去包装数据,就一直被南郭先生们强压一头。是时候让满嘴跑火车的企业和创始人们付出代价了,否则长此以往,各个领域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受损的必将是整个行业和用户群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