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突发!赵伟国突然辞职 中国芯片产业“紫光模式”被终结?

2018-04-09 11:48:00

 

来源:云掌财经

4月8日晚间,紫光旗下两上市平台紫光股份、紫光国芯同时公告:赵伟国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

根据紫光国芯的公告表示,赵伟国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 ]]>务。公司将根据 《公司法》、《公司 章程》 有关规定,按照相关程序尽快补选董事,选举新任董事长。公告还进一步指出,赵伟国的辞职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的依法规范运作,也不会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此外,公司董事会对赵伟国先生担任董事长以来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赵伟国的突然辞职

赵伟国的突然辞职,令市场猜测纷纭。对此,赵伟国个人在微信朋友圈表示:“确实太忙,上市公司程序性工作太多,感谢关心,我永远和紫光同在!”,“我的岗位在紫光集团。”

尽管紫光方面出面解释称紫光系的公司很多,赵伟国依然是紫光集团的董事长,但从素有中国芯片产业“国家队” 之称的紫光股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及紫光股份才是紫光系的代表看,事实绝非像紫光自己和赵伟国所解释的辞职仅是工作繁忙那般简单。

其实业内熟知赵伟国和紫光,就是其在芯片产业的频繁并购(业内俗称买买买的紫光模式),为此赵伟国在芯片产业内还获得了“饿虎”的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到目前,紫光系共投资(包括并购)了近20家(不包括后期暂停或终止的)企业,斥资近千亿元。其中涉及芯片相关领域的并购或者投资超过13家。其中知名的包括2013年7月耗资17.8亿美元对展讯通信实施私有化并购;2014年1月,9.1亿美元收购中概股锐迪科;2015年5月,25亿美元并购惠普旗下公司新华三51%股权,这三次并购共耗资51.9亿美元。

此后,紫光将并购重心转向海外市场和企业,但进展并不顺利,表现在对于有价值的芯片企业并购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释疑“紫光模式”

自从紫光集团于2013年以17.8亿美元成功收购展讯通信、2014年以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以来,“国际并购”成为外界对紫光集团最直观的认识。

然而,仔细推敲,所谓的“紫光模式”并不只是简单的“买买买”。其实,细究起来,紫光集团自身并没有正式提出过一个“紫光模式”,现在业界流传的相关论述,分散地来源于赵伟国在论坛的演讲或者媒体的采访。“资本是逐利的,产业发展需要资本的支持,资本投我们,我们拿钱去做产业,资本再到资本市场去套利。”这是2015年赵伟国在某论坛上公开演讲时说的。在这两年的采访中,赵伟国提出了紫光的“一二三”,一是指一个定位,紫光集团要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二是指两条路径,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三是三个结合,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相结合,高校资源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际人才与本土团队相结合。

所以,如果真要总结出一个“紫光模式”的话,那就不应当仅仅停留于“并购”这个层面,至少应当包含两大要点,即“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以及“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其中,自主创新才是根本。赵伟国认为,无论资本的运作还是国际并购都只是手段。“集成电路产业是非常花钱的,分析集成电路的行业特性,可以用资本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全球竞争加以概括。在这样的行业中要想健康发展下去,必须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智力资本投入做保证,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光靠政府项目,显然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所以赢得资本的支持非常重要。”赵伟国说。

紫光从事资本运作的目的,是发展实体经济。“资本是逐利的,借助资本的力量,让其赢利。我们则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了集成电路产业,进而把产业的利润作为反馈,支撑资本对产业的持续投入。”赵伟国表示。

在谈到三星的发展经验时,赵伟国指出:“三星是一个科技资本财团,芯片业务只是三星的一部分业务,三星的金融和实业为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所以紫光要借鉴三星的经验,成为一个以芯片和云网为主导业务的综合性科技财团,这样紫光才有可能完成振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大业。”

而说到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赵伟国表示:“集成电路这个产业,不仅市场规模庞大、应用广泛,而且一旦领先,则利润丰厚,所以美、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对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企业的阻击,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采用的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但是紫光也在随之进行调整。“外部环境改变,紫光的应对手段自然也会随之变化。但是,紫光的发展目标没有改变,紫光的战略核心也没有改变。”赵伟国说。紫光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资本运作是为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紫光模式”已终结?

从紫光对于芯片相关领域的并购力度不断减少直至战略的转变(从并购为主转向自主创新和云计算),赵伟国主导的以买买卖为特征的“紫光模式”并未给中国芯片产业的竞争力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相反,由于并购策略上的激进(包括赵伟国本人的言论)反而给中国芯片产业未来的发展平添了诸多不利的因素(例如未来海外并购将变得越发艰难,甚至被封死;在中美贸易战博弈时成为对方的筹码),而所谓的自主创新和云计算不过是赵伟国以并购战略为主的“紫光模式”失效之后的被动选择,也许这才是赵伟国辞去紫光股份董事长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的真正原因,毕竟身为芯片产业的“国家队”,拿着国家的相关资金,关键的时候未能发挥应有的实质性和正面筹码的作用是要背负责任的。

不过,从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创新的战略上看,“紫光模式”的被终结足以引发我们业内的思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