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BAT涌入生物支付 暂作支付辅助手段

2015-06-10 16:52:00

 

来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最便利的支付方式。从最初用贝壳充当等价物,到后来用金银和钱币,再后来,刷卡、刷手机、刷脸……科技的发展,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方便。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最便利的支付方式。从最初用贝壳充当等价物,到后来用金银和钱币,再后来,刷卡、刷手机、刷脸……科技的发展,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方便。

在5月22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支付业国际峰会”上,燕南科技总裁李向明和中科院研究中心主任周曦分别在“指静脉生物识别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及“人脸识别在支付行业的安全性及便捷性”议题中,抛出“指静脉生物识别支付”、“人脸识别支付”话题,迅速引起嘉宾们的广泛讨论。

试想一下,你在商店购物,结账时仅需伸一伸手扫描一下指静脉纹,或脸朝着摄像头微笑一下,就完成了账款支付。这种类似科幻电影的场景,利用生物特征进行支付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所谓生物支付,主要是依靠生物识别技术,根据人体可提供的唯一特征,包括身体特征和行为特征确定客户身份,然后再与个人银行账户进行关联,交易时只需要识别其生物特征,就可以完成支付。

BAT涌入生物支付

自从苹果将手机的Home键加入指纹识别面板,顺手推出ApplePay后,生物支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与此同时,我们熟知的BAT三巨头也已经开始了在生物支付上的实践。

出身技术派的百度钱包早在去年4月就已经发布了“拍照付”和“刷脸付”。今年愚人节当天,百度钱包推出关于“心付”、“搭讪基金”的两则宣传片。而在今年5月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百度钱包又抛出了声纹支付。百度百付宝总经理章政华在演讲时亲身展示这项技术,他用手机百度的语音搜索功能分别喊出“外卖”“肯德基”、等关键词,随机选择一款食品下单页面,手机上会出现一串随机验证码,用语音念出这串验证码后,页面显示支付成功,整个支付流程只需短短几秒。

阿里也不落后。从去年7月开始,支付宝钱包在三星GALAXYS5机型上试验推出指纹支付。手机用户开启指纹支付后,在支付宝钱包内进行购物和转账时,不再需要输入繁琐的数字密码,只需拿手指在位于HOME键的指纹传感器上轻轻一刮,支付即可成功。而在去年10月的“小微金服分享日”上,阿里小微又披露其正在研发的六项以生物识别为核心的前沿安全科技:人脸、声纹、掌纹、指纹、笔记和击键识别,并宣称“数字密码将死”。在今年3月德国汉诺威通信博览会开幕式上,马云演示的人脸识别支付,更是引爆舆论。

腾讯发力较晚,但也在积极布局生物识别领域。据腾讯官方消息,腾讯财付通与中国公安部所属的全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达成人像比对服务的战略合作微众银行对金融、证券等业务进行人脸识别的应用尝试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BAT三巨头加码生物支付,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经有一些银行认可指纹、虹膜、静脉作为身份标识开展银行业务。例如,民生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服务,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推出了掌静脉存取款业务,南京银行太平南路社区支行也安装了指静脉存取款机。

生物支付靠谱吗

近些年,生物识别技术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根据IHS咨询公司数据,2014年全球搭载指纹识别感测功能的智能机为3.17亿部,预计2020年这一数字将成长到14亿部。

用随身携带的“身体密码”代替传统的字符密码,无疑给人们的支付活动带来极大便捷性。那么,在安全方面情况又是如何呢?

“从大方向上看,生物识别肯定比密码靠谱,否则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了。”一位支付产品专家说。

有分析认为,以指纹、掌纹、声音、人脸等人体生物特征作为密码,既有“量身定制”唯一的特性,也有“随身携带”的便捷。当这些生物识别技术都可以作为常规的支付方式时,消费将比传统支付更加方便、安全。

不过,这个观点引来不少反对意见。有人斥其为噱头,无未来可言。也有人持犹豫态度,认为现在下结论还太早。更有人认为,生物特征属于“我独有”范畴,无非是带来方便,但不是偷不走;而传统密码属于“我知道”范畴,存在于人脑,最偷不走。

在目前比较热门的用于支付的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支付的商用最为广泛,但招来的诟病也最多。由于指纹识别支付并不需要“活体”,因此戴上指纹套复制指纹图像,或一截被砍下来的手指,都能轻易骗过识别设备。

相比起来指静脉或掌静脉的数据似乎要更靠谱一些。

“指静脉纹特征比指纹更复杂,把指纹很多的问题都解决掉了。首先它是种活体特征,其次它采集的是指内纹,不像指纹识别采集的是容易被复制的表面纹,安全性更高。”李向明说。

在前述支付专家看来,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有不同的优势,未来这些技术可能会根据各自的优势,匹配不同的场景。

不过,“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商业应用,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某互联网+公司架构师苏莉安在知乎上说,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所有生物识别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字符密码而言,其结果都有一定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此外,他还担心,生物特征信息被扫描之后数字化。即便数据是经过加密的,如果大规模应用开来,无论是本地缓存还是互联网传输,或是分布于各家支付机构的服务器上,都很难保证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出现疏漏。而一旦数据被人盗走,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安全隐患:因为它是唯一而又不可更改的。

正在研发生物识别技术的优星网络公司高管石丰坦言,从目前的技术水平上来看,无论是刷脸还是指纹等生物识别的方法应用到支付一类的公共环境认证场合,都存在着硬伤。

暂作支付辅助手段

虽然人们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在生物识别领域探索的公司还是比较谨慎。比如苹果和三星HTC华为等厂商都只把指纹识别应用到移动设备解锁上,没有到处开放接口,信息也不上传而是加密保存在本地,最近支付宝试水指纹支付,也主要是应用于小额支付。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生物识别技术来解决身份识别、确认或支付等金融问题的需求越来越多。某银行互联网金融部门人士表示,目前,各家银行对生物识别技术的运用兴趣特别大。

不过,一位Visa中国创新产品部负责移动支付人士表示,密码认证只产生对和错两种结果,而生物特征识别永远是个概率事件,作为金融机构很难一概采信。另外,输入密码存在个人意识的支配,只靠一个特征识别则无法体现用户的真实意愿。“单点合作比较容易,通用起来比较难。”她说。

有支付行业人士指出,刷指纹、刷脸等生物识别支付方式,替代的不是传统密码,而是帮助本地身份识别,为支付行为增加一道防御。“我认为现有的认证方式与生物特征结合后有前途,就是加密和生物识别叠加,强化认证。”

周曦所在的云从科技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停留在身份认证阶段。“我们在证券业大规模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例如海通证券已经使用我们人脸识别开户系统,并有十几家证券公司跟进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做远程认证开户。”

目前已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的银行,也主要是应用于客户认证环节。如光大银行在信用卡发卡领域引入人像识别技术功能,就是在客户申请办理光大银行信用卡过程中,将在现有识别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人像照片自动比对功能。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