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美国消费互联网公司能否在中国做大仍是未知数

2015-08-25 15:12:00

 

来源:

美国的消费互联网公司能否在中国做大?这个长期困扰硅谷的问题正开始变成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中国市场本身并非一个诱人的目标。风险在于,美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可能被中国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上的新兴本土竞争对手夺走,后者刚开始迈出走向全球的尝试性步伐。美国公司本身习惯于利用巨大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作为走向世界的跳板,他们应理解其中的利害。

打车应用优步和空中食宿是共享经济的“阴阳”两面,它们是最新两家想碰碰运气的公司。喜欢直接破门而入的Uber正与中国一家本土竞争对手较劲,后者得到中国两家志向远大的全球竞争者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支持。而喜欢采用对抗性不那么强的策略的Airbnb最近拉到一些颇具影响力的盟友,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进军中国。

这两家公司的通盘计划都把“本地化”放在突出位置。具备合适的管理层和本地后台及支持者,肯定会有所帮助。知道何时修改全球成功方程式也很关键。eBay在中国的失利,仍是说明适应性强的本地竞争对手能够胜出的典型案例。阿里巴巴让买家免费展示商品,并引入支付服务以降低欺诈风险,这些都比eBay高明一些。

Uber和Airbnb至少具备一个相对于谷歌和雅虎等公司的优势,后两者已在中国折戟:Uber和Airbnb不直接涉足在线媒体和通信业务,这让它们不那么容易成为威权政府瞄准的目标。

然而,任何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现状的挑战。中国控制网络的最新姿态表明,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可能会具备过大的影响力,无论它们处于哪个市场缝隙。

一个原因是它们持有的数据的规模和范围。有关一国公民活动的巨大数据库是一项关键资产。随着各个胜出的平台把触角伸入更多在线生活领域,这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

在本土保管这些数据,可能会让当局更有信心认为,他们能够在需要时利用这些数据:Uber在华业务设有境内数据中心。但仍有一个问题:能否相信一家外国公司像本土竞争对手那样依从?

另一个不利于外国公司的因素是互联网市场的竞争演变方式。很多竞争搞到最后成了“赢者通吃”,拔得头筹的公司变成实力中心。

Uber这种怀有巨大雄心的公司突显了其中的风险。它渴望成为所有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不仅提供个人交通,还要染指物流。中国地方政府可能反对外国公司控制如此关键的基础设施,即便Uber承诺帮助中国污染严重且交通拥堵的城市解决私人汽车保有量增加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最新一批有志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准备在多大程度上变得真正“本地化”,以消除中国方面的疑虑。Uber在中国的融资安排最耐人寻味。该公司已拥有中方投资者,现在正试图为另一家在华公司搞定一轮融资,让外部投资者直接投资Uber的这块在华业务。

Uber发言人表示,该公司还在考虑未来将其在华业务在中国国内上市,尽管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鉴于巨大的资本需求以及中国打车应用大战尤为激烈,引入本土投资者将是有帮助的。这种结构还将赋予Uber更大灵活性,便于以后调整,例如引入本土合作伙伴,或者甚至减持在华业务的股权。

但对于任何一家美国互联网公司而言,保持控制权将是优先任务。雅虎10年前决定将其步履维艰的中国业务并入阿里巴巴,而那个决定结果成为史上最成功的互联网投资之一。但如今,在雅虎准备脱手这部分少数股权的剩余股权之际,雅虎的地位下降表露无遗。这是后来者要努力避免的命运。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