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蒲宇飞:国务院发的红包该怎么拿?

时间:2016-10-24 10:05:00 来源:

酝酿一年的中国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施工图”终于出炉。

中国国务院21日对外公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决定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和“六大支撑行动”,让七类人带动更多民众增加收入,使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据“国是星期三”了解,20多个部门参与了这份文件的起草过程,国家发改委是牵头部门。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蒲宇飞近日接受“国是星期三”专访,详解《意见》八大关键点。

Q

制定这项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

蒲宇飞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一个是收入差距,一个是增收能力。通过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中国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在缩小,基尼系数已经连降七年。但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向收入分配领域传导。例如,传统行业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收入相对下降;农民收入增速也在下降,增收潜力受到很大影响。

要实现居民收入和GDP增长同步,到2020年要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现在政策就要有两大着力点,一是要促进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二是要促进增收,做到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同步。

实际上,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程可以看到,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演变,历来都是推动改革最重要的杠杆。比如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拿什么撬动改革?核心就是收入分配政策。放权让利、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启动了80年代的改革,推动了80年代经济全面发展。

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因为要素市场改革滞后,制约了整个市场化进程。当时同样以收入分配政策为杠杆,允许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全面参与分配,使要素市场活跃起来,整个市场化改革迸发出新的活力。

现在我们出台《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同样是希望通过收入分配激励,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力,释放要素市场的活力。

Q

“路线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蒲宇飞

为制定这项政策,我们用了大约一年时间,下了充足功夫,做了大量工作。为把前期工作做扎实,我们在北京和不同群体进行深入座谈。比如,为了了解基层公务员,我们把全国几个省从县长到乡长再到村长都请到北京,详细了解情况。我们还去了最贫困的山区,坐在小茅屋里听取村民们的诉求。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很重视。

Q

为什么要选出七大群体?

蒲宇飞

这是为了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以前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是根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定工作重点,这样比较偏于宏观,实践过程中没有抓手和着力点。根据不同群体分类施策,更有针对性。

Q

为什么是这些人?

蒲宇飞

根据《意见》,七类重点人群包括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和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

选择这些群体,一是有代表性。在具体划分过程中,如果划分太粗,就过于原则;如果太细,就过于碎片化。这七类群体能代表大多数劳动者和关键少数。

二是有带动性。这些群体都是能带动更广大民众增收的。比如对科研人员实施激励政策,可以带动广大知识分子增收;为创业者提供支持,给他们良好的创业环境,能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和创业者。

Q

重点人群能享受哪些红利?

蒲宇飞

大国工匠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对技能人才,明确“技高者多得”,让高级技术人才的技能和报酬相匹配。具体来说,是打通几个通道:一是上升通道,把技术标准等级拉长,提高职业生涯“天花板”,让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认证通道,以前学历证书和各种技术人才认证制度是两个体系,在两个轨道运行,这次新政要把认证通道打通,在技能发展上有更好的比较尺度;三是进城通道,让高级技能人才从进城落户到租房、购房,再到子女入学都能享受政策支持。

对新型职业农民,要支持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业。

对创业者,一是要搭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要清障,让他们从创业创新逐步走向创收创富。

对科研人员,要激励其投入创新。具体来说,只要参与创新,就要有相应的薪酬;只要参与研究项目,就可获得劳动回报;一旦做出成果,就可获得奖励。从迈进创新的大门,要参与项目,到做出成果,每个环节都要让科研人员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企业管理者,就是要抓住一点,让他们获得真正有效的产权保护,有踏实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对基层公务员,要让他们有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阳光化的福利体系。在国外,公务员和企业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都是可比较的,但中国现在公务员工资横向比较起来偏低。此外,公务员的福利也要阳光化。

对困难群体,该托底就要托底。当前很多困难群体都是有劳动能力,但缺少劳动机会。对这部分人,要鼓励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鼓励他们充分就业获得收入。

意见对这些重点群体的激励计划,每个都是有针对性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Q

为什么要提出六大支撑行动?

蒲宇飞

七大群体解决的是增收问题,六大支撑行动解决的是缩小收入差距问题。这一行动实际上是要打造劳动力市场的“船”、“桥”、“网”。

“船”是要打造一个足够大,能容纳更多劳动者的劳动力大市场。“网”是建立大的社会保障网,把更多困难群体兜住。“桥”是为处于摩擦性失业和劳动能力不足的群体提供职业能力培训,让他们更快进入劳动力市场。

Q

增加收入会不会影响企业降成本?

蒲宇飞

我们的原则很清楚,不是要通过增加劳动力成本来实现增收,不是这样的逻辑。实际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靠以下几条路径:一是清障,即清除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实现增收,比如打破社保转移接续的障碍;二是减负,比如降低社保费率等等,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减轻负担,增加收益,对劳动者来讲也是增收。三是增效,比如增加企业效率,这样创造就业能力就提高了,可以为增加收入提供支撑。

Q

创收致富会不会和缩小差距矛盾?

蒲宇飞

实际上,这两者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鼓励致富的同时“节富济贫”。

一是鼓励创造性劳动致富。二是打击通过垄断等非市场化手段实现暴富。三是规范税收政策,规范富裕者的收入。

至于“济贫”,我们强调能力上的济贫,就是通过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群体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为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