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银行资金“空转”是咋玩的?:股市债市楼市是三大路径

时间:2017-02-13 11:29:00 来源:

杠杆收购、债市违约、票据风波……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热点金融事件背后都有银行资金的影子。相比传统的信贷资金,这些钱通过在不同金融市场、不同机构之间穿梭,在金融体系内部 “虚投空转”,一些风险已经显现。这种新的金融风险隐患,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银行的钱,本应更多地流向实体企业,为振兴实体经济添动力,却缘何出现在金融市场里“打转转”?这会对整个经济运行带来什么危害?相应的风险又该如何防范?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银行资金“空转”是咋玩的?

有的进入债券等其他市场,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有的虽进入企业,但企业并未投资于实业;还有些资金通过信托绕道进入房市,房地产企业成了银行贷款的“香饽饽”

银行资金“空转”,有几条清晰的路径可寻。

辗转进入资本市场是第一条路径。在去年备受关注的万科事件中,银行资金的影子隐现。银行理财资金进入宝能,没有投资于实体产业,而是成为宝能购买万科股票的主要来源。宝能一边用银行理财资金替换了之前券商的资金,一边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获得银行的理财资金,继续增持万科股票,银行资金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

进入债券市场是第二条典型路径。特别是在去年底债市违约事件爆发后,其背后大量来自银行的资金成为市场焦点。“银行资金一直是债券市场的主力。在去年的债市上,银行的理财资金空转,钱从银行再转到其他金融机构手中,机构之间环环相套,每过一道手就加一层杠杆,资金最终才投入债市,但这样延长了交易链条,虚抬了整个债券市场。”一位外资投行研究人员对记者说。

第三条路径是,银行资金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中,45%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还有更多银行的钱拐了个弯,流入房地产开发项目。

“很多房地产企业通过正常的贷款拿不到资金,就转道信托计划,但资金实际上还是来自银行。”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信托公司为房地产发行一笔信托计划,同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将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对接。一般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计划获得资金的年利率在15%左右。

河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裁告诉记者,当前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银行对外贷款也非常慎重。但房地产企业没受影响,反而成了银行贷款的“香饽饽”。因为有去库存政策的支持,不动产抵押也被银行认为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去年房市火爆,房地产开发是银行贷款的重点。

由此可见,上述银行资金,有的是进入了债市、股市等其他市场,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有的虽然流向了企业,但企业并未投资于实业;还有的是通过信托等形式,进入了房地产市场。

“2014年以来随着股市上涨而迅速发展的配资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利用资管产品进行的一种创新。此外,在股权激励、杠杆收购以及定向增发等证券市场交易中,也大量存在银行理财资金的身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截至2016年底,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达到10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规模最大,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业务增长最迅速。

“空转”风险到底有多大?

银行的钱在金融机构间“空转”,对整体经济运行带来危害,一旦债务违约,资金链条上的各家金融机构难逃其责,银行也不能幸免

资金“空转”,不仅会放大金融市场风险,也会因为拉长了资金流转链条,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风险首先来自高杠杆。

“资金在不同机构之间流转,每过一道金融机构就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金融机构只有放大杠杆做投资,才能套取收益。一旦市场发生逆转,击鼓传花到某家机构手中时,这家机构没有获利空间,杠杆加不上去,就会发生违约。去年底的国海证券违约事件就是这个原因。”某商业银行资管部门负责人说。

侨兴私募债违约事件是其中一例。企业原有偿债遇到困难后,地方产权交易中心为企业发行私募债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引入保险机构提供履约保证,原来的贷款银行出具银行保函,为债务兜底,最终产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销售给普通投资者。由于产品层层担保,企业若出现债务违约,资金链条上的各家金融机构难逃其责,银行也不能幸免。

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