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怎么防控H7N9?看国家卫计委权威解读

2017-02-20 16:46:00

 

来源:

2月14日,国家卫计委网站公布“2017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为192,死亡数为79。与2016年12月份数据相比,2017年1月的H7N9疫情明显上升。

国家卫计委的官网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127例、31例;2015年1月份,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83例、38例;2016年1月份,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28例、5例。

根据国家卫计委之前公布的2016年1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当月全国(不含港澳台)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为106例,死亡为20例。

你问我答,怎么防控H7N9?

一、什么是H7N9疫情?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二、H7N9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H7N9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诊早治困难,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

三、H7N9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监测显示,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无续发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

四、哪些人是H7N9病毒的高风险感染人群?

监测显示,近期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带毒禽类的机会更多,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更高。

五、有没有可以预防该疾病的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预防H7N9吗?

目前并没有预防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可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H7N9流感,但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因罹患季节性流感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及住院可能性。

六、如何才能降低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现?

目前对于H7N9病例,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要减少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很重要的就是要早期就诊、早期治疗,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如磷酸奥司他韦(达菲),在发病后尽早使用效果最好。因此建议在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如果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可能的禽类接触情况,以及禽类环境暴露情况,例如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疑暴露史,怀疑其感染H7N9病毒,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无需等待病原学检测结果,以降低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

七、目前疫情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按照既往疫情流行规律,每年春节过后发病数量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并呈低水平流行直至4月下旬。目前疫情上升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并且近期各重点疫情省份已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针对活禽经营市场和活禽交易的控制措施,相信对于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八、目前禽类还能不能吃呢?

禽是人体良好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价廉物美。鸡、鸭等禽类肯定是可以买、也可以吃的,但一定要吃得安全。

一是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购买活禽、直接接触活禽和自行宰杀活禽。要尽量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尤其在已经发现有H7N9疫情的地区,更不要去购买活禽。科学分析证明,集中屠宰的冷鲜禽、冰鲜禽,不但与现宰现杀的活禽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还可以极大降低感染H7N9等疾病的风险。

二是一定不要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也不要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调查发现,近期在一些已经关闭主城区活禽市场的地区,在其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出现了H7N9病例,绝大多数是因为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或将外来禽只与自家禽混养后造成暴露感染。

三是要提醒老年人群,特别是原来就有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和体质比较差的人,购买禽类产品时更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活禽接触,不去或少去有活禽的环境。

专家建议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尤其在冬春季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若接触,须尽快洗手;应购买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生禽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处理生禽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保持正常的作息,加强体育锻炼;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