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台湾的能源现状与风电发展战略

2017-03-15 11:29:00

 

来源:

台湾地区的核电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现有三个核电厂共六台机组,核一、核二、核三将于2025年前服役期满,核四的建设一直风波不断,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在岛内反核民意下,2015年台湾当局正式作出封存停工的决定。

台湾资源匮乏,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98%。核电是岛内第三大电力来源,气电、煤电、核电2014年各占比37.4%、23.2%和12.6%;总发电量为2600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包括燃煤、燃油、天然气等)占比78%,核电16.3%,水电2.9%,可再生能源2.1%。根据台湾经济部能源局估计,四座核电站陆续退役,2018年台湾将面临缺电风险,放弃核电后,台湾面临着400亿度的用电缺口,当局将填补能源缺口的目光转移到了光伏和风电,将风力发电视作再生能源的主力。

近年来台湾可开发的优良陆地风场已趋于饱和,海上风电成为了各家企业未来布局的重点。台湾“经济部能源局”2000~2004年委托进行台湾地区风力潜能模拟分布,研究表明台湾西部、澎湖、兰屿具备可观的风力资源。

2011年台湾启动“千台海陆风力机”计划:2015年完成4座海上风力发电机,2020年海上风电累计容量达到520MW,2025年(民国114年)风力发电要达到占比20%,其中海上风电容量达到3000MW,提供111亿度电力。

台湾海峡风能条件极佳,但台湾不具离岸风电的开发经验,“经济部能源局“”以阶段式《先浅后深、先示范次潜力后区块》之原则推动,在2012年公告《风力发电离岸系统示范奖励办法》,鼓励示范业者投入离岸风力发电开发的行列,待相关业者已累积技术能量与经验后,于2015年7月公告实施《离岸风力发电场址规划申请作业要点》及公开潜力场址,供有意投入开发的业者进行调查及规划;更于2016年年底审议通过“经济部”《离岸风力发电政策环评》,除了是离岸风电开发的指导原则外,更将作为离岸风电开发个案环评参考依据。

台湾苗栗海上风力发电场

苗栗海上风电场开发计划由上纬企业实施开发,并成立了“海洋风力发电”作为作业公司,Dong、上纬、Macquarie Capital各占35%、15%、50%的权益。

项目名称:苗栗海上风电场(Formosa)

开发阶段:两个阶段进行开发,第一阶段Formosa I建立两台4MW的示范风机,第二阶段Formosa II 120MW

水深:15.4m,最大16.8m

结构形式:单桩

机组:Siemens SWT-4-120

投资:25亿台币(5.6亿人民币)

离岸距离:3km

供电居民数:8000户

关于Formosa(福摩萨)的称呼。明万历二十二年即1544年,葡萄牙一支殖民船队途经台湾,远远望见岛上山川雄秀,草木葱茏,不由发出Formosa的感慨,意为“美丽之岛”。这就是在西方殖民史上,被称为欧洲对外殖民扩张急先锋的葡萄牙对台湾的所谓“发现”,不考虑这个词的殖民色彩,还是挺好的。

上纬官网关于项目的介绍:

“根據「風?發電?岸系統示範獎?辦法」,示範風場必須位於5公尺水深等深線以外海域。海洋風電公司計畫開發的離岸風力發電風場(以下簡稱「海洋風場」)係位於苗栗縣竹南鎮外海,中港溪以北至苗栗、新竹交界,與台中港距離約60公里,離龍鳳漁港南側海岸線距離約為2 至6公里之間,水深約為15 公尺至35 公尺之間;岩盤深度約在MWL-20 公尺至MWL-44 公尺之間;預估沖積土層厚度約為2 公尺至18 公尺左右。風場最大開發面積約10.27平方公里”。

“海洋風電公司依據經濟部能源局「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已完成第一階段示範機組開發,設立2部示範風機,發電容量8MW,並預計於2017年第一季開始商轉;第二階段示範風場之開發,將增設30部風機,合計第一階段2部風機,總發電容量128MW,預計於2019年年底完成商業運轉。”

项目自2016年3月开始建设,同年10月底完成风机安装。工程采用EPC模式,工程分为四个部分发包:风机设备与吊装、基础设备与安装、海底电缆设备与铺缆、陆上变电站。风机设备安装、基础建造安装均由欧洲资源完成,海底电缆由住友完成,升压站为华城电机(台湾本土企业)完成。

台“经济部能源局”对此项目的评价

"“经济部能源局”辅导示范业者海洋公司建置的风力机去年底顺利完成建置,两座机组满载发电量可供应8千户家庭用电,每年减少的排碳量约等于40座大安森林公园,为台湾风力发电成功写下创举。“能源局”指出,风力发电示范机组位于苗栗冷水溪出海口及龙凤大排交接处南岸的小渔港,附近海岸底部为礁石,黄昏时分,游客可以驻足渔港北堤观景台赏夕照。让绿能与休閒互相结合,除了有岸边南北纵列的风力发电机日以继夜转动与陪伴,还因增加两株壮观的海上绿能大树而更显壮阔。两座离岸风力发电示范机组除了肩负能源生產的重任,还将成为海上渔礁,丰富渔业资源。"

开发难题

上纬自2010年投入该项目以来遇到了诸多难题,其中最头疼的莫属渔业补偿。上纬与当地渔民经过多轮协商,补偿金额从6100万新台币提高到了2.8亿,最终获得多数渔民同意而使得计划放行。

相关环境调查项目众多,程序繁琐包括飞行安全、飞弹试射、环境生态、考古以及地址调查等等。融资方面,上纬融资200亿,但由于政府未能出面担保,当局限制大陆资本诸如的影响下融资过程曲折。2015年7月,上纬终于获得多家银行的联贷226亿新台币,开始两台示范机组的建设。自2010年开始,经过多方扯皮、谈判、补偿,最终2015年下半年终于开始推进项目建设,而两个示范机组仅用了半年就完成了建造安装。如何提高效率,避免扯皮,扫除不必要的障碍看来是台湾未来大规模推进海上风电建设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当前的态势来看,缺乏风机产业、海洋工程产业,尤其是海上风机发展经验的台湾很大程度上会依赖欧洲整机商和基础建造设计方以及相应的安装资源。从成本上看,选用大陆的整机商、基础建造商以及安装资源无疑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鉴于当前的政治敌视状态,大陆资本和资源想要参与台湾的风电开发似乎希望非常渺茫。

风力发电似乎是部分能源短缺区共同的选择

纵观世界,海上风电搞得最热闹的基本是这几个:德国、丹麦、英国、日本,台湾也算一个。他们面临的基本是同样的问题:如何寻求替代能源。

由于资源有限,加之对于核电安全的顾虑,这些地方都不约而同的寻求风电作为能源的替代来源。英国有所不同,作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石油出口国的英国是能源丰富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北海石油产量衰减,周边油气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使得其面对的能源压力不断增加,也不得不寻求用风电来填补日益出现的能源缺口。

尽管台湾将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作为未来能源自给战略的基石,但面对着400亿度的能源缺口,风电能起到的能源替代只占其中的1/4,未来台湾的能源自主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大规模的风电建设,政府所面临的补贴压力巨大。以德国为例,2014年德国对风电、光伏的补贴支出达300亿欧元,最终还是得消费者来买单。经济衰退的台湾,能补贴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电价上调这种涉及到民生的重大议题最好不要出现。

大陆有的是电,要不要来一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