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李礼辉:提高金融机构创新实效性 需进行改变

2017-11-30 11:53:00

 

来源:腾讯网

“科技创新正在三个方面改变金融业:大数据促进普惠金融,人工智能催生智慧金融,区块链促进立体金融形成。但总体上看,金融制度的创新落后于技术创新,希望未来能够采取一些共同的技术,防止代币资金的地下流动。”11月29日,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李礼辉认为,传统金融体系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信任构建的成本较高,而大数据应用正在改善这种弊端,帮助实现普惠金融。比如,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网商银行,利用大数据来做小微金融业务。去年一年就促成了8千多亿的小微金融贷款。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系统融合,可以提高信用评价、风险评价的精准度,创新智能开户、智能核保等服务,则能降低金融的交易门槛,扩大金融交易范围,实现金融公平。

第三,区块链的底层核心技术,比如智能合约技术,在参与方多、复杂性高的金融产品中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它可以制定规则,协同治理,避免重复,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就目前来说区块链的技术应该在中低频次、复杂性高的金融场景结合有突出的优势。

李礼辉还表示,总体看,金融制度的创新落后于技术创新,其中,信任制度的创新是落后的,集中表现在三方面,分别是数据的一致性不足、可靠性不足、合规性不足。

例如,我国涉及盈利法人的信任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行政、管理税务、海关等等不同部门的征信系统中,标准不尽相同,口径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信任标记,没有办法积累信用,也就不能产生信用价值。另外,隐私信息保护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而金融监管创新方面的滞后,即对区块链、虚拟金融的监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

李礼辉最后谈到,提高金融机构创新的实效性,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变。第一,要完善大数据应用的法律法规。第二,应该建立统一共享的大数据系统。第三,应该制定常态化的数据金融审慎监管制度。加快数据金融制度的建设,加快区块链金融技术标准化的工作,加强国际监管的协调,特别是大国之间关于区块链、虚拟金融、虚拟货币的监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