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高层住宅有3个“缺陷”2样东西失去后才懂珍惜

2020-02-04 14:05:27

 

来源:蓝白观楼市

高层住宅有3个“弊端”,2样东西失去后才懂珍惜。

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高层住宅的“缺陷”在哪?

1,高层住宅导致人群密集,管控压力越大。

大家都知道,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在一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有三千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零点三。由于高层建筑的存在,容积率数值可以大于一。当建筑物层高超过八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块均出现3.0及以上的高容积率,较往年大大提升。

虽然高容积率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抑制“高低配”、拓展单位实用空间,但是,越是密集的高层住宅,动辄几千户乃至上万户的大型刚需小区,租户、业主、白领、老年人、学生、农民工都不在少数,在面临今年这样的事件时,管控压力远远比低容积率、多层楼房要高的多。

2,拆迁成本奇高,久而久之,会带来周边的环境问题。

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自建房,因为单位面积较大,一个村庄也就百十户人家,无论是实物安置,抑或是货币化安置,都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各地在推进棚改的同时,把土地置换出来招拍挂,地方上有了卖地收入,开发商有了产品溢价,拆迁户获得了补偿,是“三赢”的局面。

但是,高层住宅的拆迁,几乎是无利可图,一栋楼就有上百个住户,一个小区就是几千户,按市价补偿的话,不管比例定到多少,都是一笔巨大的安置费用,也没有开发商愿意接这样的活。

假如高层住宅未来几十年内都无法得到拆迁,几十层楼住户爆满,设施、外墙、水电暖气的老化也就不可避免,周边环境自然会受到影响。

3,一二线城市建密集高楼是无奈,三四线城市却会成为“包袱”。

说了高层住宅这么多不足,但我们不应该忽视高层楼房带给我们的便利。

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我国已拥有8层以上、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34.7万栋,其中高层住宅23.5万栋,均为世界之最。

在这些城市里,正是因为人口的大量集聚,才有了蓬勃发展的商业氛围、创业机会,才有了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大数据产业、24小时的不夜城,繁华的背后,正是一栋栋高层住宅的功劳。

因此,对人口源源不断流入的大城市来说,土地是有限的,建高楼既是无奈,也是必经之路。

但是,大量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这些年却跟风建造了太多空置高楼,县城和地市本来就有大量的未开发土地,完全不用按照几十层高楼的方式去扩张城区,现在小城市盖了太多高楼,特殊时期,更不利于居民的生活。

再来说第2个问题,久居高层住宅,在大城市生活多年,经历了本次事件,有2样东西失去后我们才懂得珍惜。

第一,日益“荒芜”的农村。

这个春节,让大家最难忘的,想必一直窝在家中的苦恼,我们在城市里生活太久了,最近这段时间,在小区的高楼里,出了门都怕碰到邻居,坐个电梯都瞻前顾后,小区的大门已经很久没有出去过了,连楼下都不敢去。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高层小区里集聚了大量人口,大家都互相不放心,反过来想,农村我们已经多久没有回去过了?如果在老家,这样的情况会不会有所缓解?

之前看到过一组数据,现在农村小学不断撤并,小学在校人数超过90万人的有深圳、成都、广州、徐州、重庆5个城市。

生源减少,就意味着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当我们失去了印象中与大自然共存的农村,是不是感到有点惋惜呢?

第二,为了买房、拼面子,持续透支的体魄。

最近几年,我看到了太多所谓的楼市“成功学”,不少所谓的房产专家都鼓励大家低首付、高杠杆买房,房贷收入比越来越高,不顾自身能力买房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果家里有“六个钱包”的支撑,那当然无可厚非,但对于绝大部分一般家庭来说,强行买房,就意味着一家人不眠不休的工作、加班、996,持续透支自己的健康。

在这个春节,经历了这样的风波之后,假如楼市能够回归一点点理性,能让大家拥有更加稳健的置业理念,能够从高层住宅的“束缚”中迎来一丝喘息的机会,这段时间也算没有白熬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